(汤青 摄)
□海代泉
正当山寒水瘦,万花纷谢时,菊花灿烂地开放了,它凌霜不凋,迎着肃杀的西风泰然自若,花满枝头,繁花似锦。走进花圃,空气中飘散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眼前出现了一片金黄、嫩绿、洁白的色彩,那一株株“独本菊”,单花怒放,傲骨独立;一株三花的“三本菊”,神韵清奇,落落大方,整齐悦目;还有那一本能开成百上千朵花的“大丽菊”,花团锦簇,富丽高雅;那长达数米的“悬崖菊”,有如飞瀑直泻,银河落地。这些千姿百态的菊花,或龙飞凤舞,或孔雀开屏,令观者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叹为奇观。
菊花,千古以来成为诗人吟咏最多的名花。《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菊有黄花”,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2000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就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用诗来赞美菊花之秀美,还有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在《和令狐相公玩白菊》中写道:“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莹净真淇树,素女厌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诗中以淇树、素女、粉蝶、羽扇等事物作比喻,凸显了含露开放的白菊之美。皮日休也同样赞美白菊:“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天,蕊香亦似浮金靥,花样还如镂玉钱。”玉钱般的花朵白鲜鲜,花蕊黄灿灿,相映成趣。写菊的色彩美的还有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洽洽黄”,运用迭词的音节来形容菊花的艳丽。
然而人们对菊花的酷爱,不仅仅是爱它艳丽多姿,姿态神奇,更爱它不同凡响的高贵气质。由于菊花凌霜傲雪的特性和清高标致的气质,诗人都将它作为坚强性格的象征。晋代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田园,与菊花为伴,写下了 “秋菊有佳色,裛露缀其英”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千古传诵的咏菊诗。唐代的韦苏州也在《和陶诗》中写道:“霜露瘁百草,而菊妍其华。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他们都赞誉了菊花的坚贞本性,不为恶劣的环境屈服。宋代的郑所南在其所作《寒菊》中写道:“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更是把菊花的本质突显出来。
更有独具特色的咏菊诗,是唐代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写的,一首是《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诗不但写出了菊花的微霜凌寒的本色,还表达了作者欲为劳苦人们造福的豪情壮志;另一首是《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托菊言志,表达出与封建统治者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两首咏菊诗都带着作者鲜明的个性,绝非一般文人墨客所能道出。
吟诵着这些以菊喻志的诗歌,我们的意志更坚强了,仿佛跨越历史的空间,看到了当时的种种生活场景。诗以菊传世,菊因诗更彰,从而使我们更喜爱眼前这艳丽多变姿态万千的菊花。
新闻推荐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首要的目标要求就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对于工作生活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