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林 文/图
在孙埠镇湖北街,有一家开了很多年的油条店,在当地无人不知,几乎孙埠人都曾吃过他家的油条。10月16日一大早,天还蒙蒙亮,街上少有行人,而在老田家的油条店却不时有人前来购买油条。
店主“老田"名叫田金云,今年57岁,从15岁那年便跟着母亲后面学手艺,“我的母亲非常聪明能干,她会的可太多了,包子、麻球、油条、手擀面……几乎什么都会做,我小的时候便跟在她后面学,她把所有的手艺都教给了我,所以我也算是真正的‘科班底子’出身。"老田风趣地向笔者说道,“就连我三哥的擀面手艺,都是跟着我后面学的。以前也曾想过顺带做点其它的早点,但是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随后的40多年里,每天凌晨一点多,田金云便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开始制作油条前的准备工作,和面、揉面、醒面……每一道工序都由老田精准掌控,凌晨3点半,老田的油条店准时开店营业。
“老板,给我来两根油条。"顾客刘玉城刚停稳自行车便急忙说道。“好的,立马就好。"只见老田将面团从干净的纱布下拿出,一切、一压、一抻,动作干净利落,放入油锅的面块迅速膨松,老田用特制的竹筷轻轻翻动,不一会儿,热乎的油条便出锅了。“我家不住这附近,但就是喜欢吃他家的油条,每天早上我都会骑车来这儿买油条,都买了十几年了。"刘玉城说。
“老板,还有油条吗?我要十根。"“不好意思,今天的油条就剩下这三根了,你看你要不要?"“啊,这么早就没有了吗?生意也太好了吧!那好吧,剩下的我全要了。"早上6点不到,随着最后一根油条被顾客李相前买走,田金云的油条店便打烊了。“平常大概七点左右卖完,今天可能是面和少了吧。"老田笑呵呵地笑道,“每天大概卖出一百多根油条,都是现做现吃,这样味道才好。"
田金云所做的油条跟别处的不同,他家的油条始终坚持用传承下来的老方法制作,用碱和面,炸出的油条外表酥脆,内心柔软,口感很好,即使买回家放置个三两天也不会变软。因而这么多年来,大家都认准了他的手艺。“外面的油条店如果像我这样炸的话,早就糊了,也不会像我家油条这样能发这么大。"田金云说。另外,老田一直坚持选用最地道的菜籽油,百米开外,便能闻到油香。每次换油他也是整锅一起换,将废油都送给隔壁邻居家,给他们用来养花,绝不会新油旧油掺着使用。
在如今这个物价飞速上涨的年代,很多年来,老田家的油条仍坚持只卖一块钱。四十多年来,田金云用“信念"二字作为招牌,通过自己对原料、工艺等各方面的严格把关,坚守这一方小小的门面,春去秋来,味道没变,为每一位顾客提供美味的初心也没变。
新闻推荐
10月20日,中国选手汪顺在比赛后庆祝。当日,在武汉进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中国选手汪顺以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