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写进了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被认为释放出强烈信号: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掐尖”择优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
政策制定者期望择校降温能把孩子的学习负担减下来,缓解日益疯狂的校外培训现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认为,这是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当中出现的乱象作出的一些明确回应和规定,“民办校要与公办校同步招生,也是维护义务教育阶段正常的招生考试制度”。
尽管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尚未在小升初阶段实行“公民同招”,但记者在全国多个省市采访调查了解到,这项旨在确保招生“客观公正”的改革,对家长而言:有的盼着快点摇号,快点解脱;有的则认为,完全平均仍是一种不公平。
孩子辛苦拼6年 上好学校只能凭运气?
39岁的牛文文承认,自己就是传说中的“鸡血”妈妈。儿子一直按照她设定的样子成长:上幼儿园就比同龄孩子提前了一年,小学前上了一整年学前班,进入一所不错的小学后,考试成绩一直在班里排前几名。
这似乎对她来说是一种信号:我儿子就是比其他孩子聪明。于是她更加不敢掉以轻心,生怕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影响了孩子天赋的发展。每天儿子回家写作业的时候,她就目不转睛地盯在旁边。
她研究小学每一次考试的考卷,每逢考试前她都要按照自己总结的内容给孩子复习一遍,“想让他考多少分,就能考多少分!”
她从没想过靠运气,一心就想让孩子努力学习,考上最好的学校。自打上小学,她就把儿子送去一家知名校外培训机构补习。在那里,学生必须参加入学分班考试,然后按照成绩进入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和超常班。“我们在尖子班里轻轻松松。”但她还是不够满意。于是她暑假期间拼了命陪着孩子复习,还暗地里拖人找了好多关系。终于,儿子踩着录取线挤进了“超常班”。
没想到,孩子原本在尖子班轻松考个前几名,可到超常班就傻眼了——老师讲的大部分都听不懂。牛文文一问才知道,那个班学的都是初中的奥赛题。
朋友不解,问她:“孩子在尖子班里成绩本来很好,为什么非要挤进超常班受罪?”她挤挤眼睛回答:“还不是为了小升初考好点,瞄准最好的那几个学校,必须得更拔尖才行。”
女儿今年“小升初”的沈凌,已经切身感受到变化带来的冲击。她所在的城市曾允许唯一一所以外语教学见长的名校可以在小升初阶段跨区在全市范围选拔学生。几年前,要想入围这所学校的面试,要求非常高:五六年级至少获得一次市三好生或连续两年区三好生、剑桥少儿三级考试14个盾以上等,很多孩子都是手捧着一大摞各种“杯”的证书,来参加面试选拔的。
沈凌的女儿从小语言能力比较突出,她一心想培养孩子进入这所名校,为此,女儿在小学期间考下了几乎所有能考的英语证书。没想到学校贴出新的招生简章,现在采用“摇号+面试”的录取方式,也就是说,必须先摇号获得面试机会,才有机会通过选拔赢得入学资格。可沈凌的女儿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摇上,“女儿心里落差挺大的,我只能安慰她,打下好基础将来总会有用的。”
最近家长群里频繁提到小升初“公民同招”“民办也摇号”的话题,搅得牛文文心神不宁。她特别担心在孩子明年小升初的节骨眼上,突然宣布所有学校一律摇号入学。“我辛辛苦苦6年逼孩子学,就为了考好学校,你现在告诉我,只能凭运气?”她说:“都不知道怎么跟儿子解释,凭什么努力和不努力都一样呢!”
佛系父母盼摇号求解脱
刚开学,陈宇航和爱人就连续被老师喊去批评:“你们孩子要上六年级了,暑假怎么还带着出国玩。”
因为听说美国有些学校在暑假开放校园课程,他带着儿子去上了一个暑假的课,感受一下不同文化的氛围,顺便练练口语。尽管孩子的英语口语确实进步不小,但在课上开始跟老师对着干,总提出跟标准答案不同的意见,老师说了也不服气。
孩子妈妈被老师叫去谈过几次后,说什么也不想去学校了,于是在高校担任一个学院院长的陈教授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去。老师没什么好气,话里话外都在批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太不上心,孩子成绩不稳定,并撂下一句话,“你们要是想在国内上中学、参加高考,现在这样肯定不行,这成绩考不上什么好学校。”
听说“小升初”全都要实行摇号入学,陈宇航两口子举双手赞成。他俩都是博士毕业,总觉得儿子学习不至于差到哪儿去。两人都认为孩子小时候快乐点,多出去看看世界,比多写几个字重要。
孩子的幼儿园就是在一家全是外教的民办幼儿园上的。因为没上学前班,一上小学,孩子经历了艰难的适应过程。老师几次请家长的一个原因是:孩子上课总是未经老师同意,离开座位就走。回家一问,孩子也挺委屈,“我看见老师的黑板擦掉了,就过去帮她捡起来”。
小学才一年级,每周就有一次小测验,老师会把成绩直接发到家长的微信群里。虽然没列出每个孩子的名字,但是会划出分数档:比如100分20人,97分至99分14人,94分至96分5人人,其余94分以下1人。
陈宇航苦笑着说,儿子很少进第一档,“相差个1至2分,孩子能有多大差异?”在他看来,现在的小学教育有比较明显的重分数、轻能力的问题,他不希望这种导向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被小学老师“教育”的次数多了,陈宇航夫妇自嘲越来越“佛系”了。他们跟老师陪着笑脸,“您别太着急”。老师腾地一下站起来,“你们佛系我可不佛系,别拉低了我们班的成绩!”
“要是全都摇号了,大家都不用那么焦虑了吧,老师和孩子都没那么多压力了。”陈宇航等着“解脱”的那一天快点到来,“学校也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做一些考试之外的事情”。
孩子刚刚入学的王健已经开始观望小升初的升学动向了,他内心是赞成全部摇号的,“把孩子和家长都解放出来了,挺好。”但政策一天不出他也不敢掉以轻心,眼看着身边的孩子们都在上着各种课外班,这学期开学,他还是给一年级的女儿报了英语课,他苦笑着说:“多学点总是没坏处,谁也不敢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
新闻推荐
作为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重要活动安排之一,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于10月14日在深圳举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