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取消“清考”究竟难在哪里?

来源:济南日报 2019-10-15 11:49   https://www.yybnet.net/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毕业“清考”是最后一道保护墙。哪怕挂了很多科也不用着急,只要在毕业前参加学校组织的“清考”,就能拿到毕业证,即很多人眼中的“混文凭”。

但这道保护墙已经岌岌可危。最近,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提升高校学业挑战度,严把考试毕业出口,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其中一项,便是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

取消“清考”,严把毕业出口关,是从严治学、提高毕业生质量的应有之义。不过,国家数次提出取消“清考”,却只停留在“反复强调”,究竟难点在哪里?

◎本期主持:曹雅欣

◎点评嘉宾:

教育学者 熊丙奇

评论员 吴云青

中国科学报 陈彬

知乎用户 EditSprings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 卢晓东

新京报 蒋理

◎委托人:黄女士

◎方 式:读者来电

◎话 题:取消“清考”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个话题讨论了那么多年仍没有落实,到底是顾虑学校就业率,还是怕学生抗议?

A 难点一

高校的“就业率”压力

事实上,取消“清考”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18年9月,教育部就曾针对高校本科教育下发通知,提出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在随后的多个文件和会议中,“取消清考”也屡被提及。一年之后教育部再次强调取消“清考”,可见国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视与决心。但有不少观点认为,高校的就业率压力,是取消“清考”制度难以推行的难点之一。

■教育学者 熊丙奇

我国大学之所以有“清考”制度,主要原因是大学尽可能让学生“顺利毕业”。对民办高校来说,主要考量是为了不流失生源,减少学费收入。而对于公办高校来说,主要考量就是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因为这是当前评价本科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以,用就业率来评价我国高校的本科教育,非但没有起到提高质量的效果,反而导致本科教育质量下降。因此,比取消“清考”制度更重要、更迫切的是不再以就业率高低来评价大学本科教育,要建立重视本科教育过程的新的评价体系。

统计发布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出发点,是促进大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以此倒逼学校重视本科教育质量,以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高就业率。然而,“倒逼”在现实中没有发生,我国一些高校采取的反而是牺牲教育质量,来提高就业率的做法。

比如,为提高就业率,很多高校把大四这一年让学生去跑人才市场,进行就业实习,安排的课程很少;还比如,为了提高就业率,有的大学主动“放水”,包括开设“水课”给学生送学分;降低考试难度,让学生的成绩单好看;设立“清考”制度送考试不及格、补考也不及格的学生毕业。

■评论员 吴云青

大学生能成功混到毕业证,可不是瞒过高校的结果,而是多少得到了高校的帮助。“水课”为什么要开?“清考”制度为什么出现?假如大学生毕业难、就业难,这所高校可能就不那么好招生了。所以高校有意无意地放松把关,给就业率掺水,是有利益驱动的。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高校当然是严一点的好,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驱动力去倒逼,难保高校不会阳奉阴违,私底下继续给学生放水,因为“你好我也好”。B 难点二

授课教师的“道义”顾虑

教育部下发取消“清考”等通知后,不少网友提议不仅仅要考查学生,更应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对一些不作为的老师进行考核。网友的呼声反映了当下高校教育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即部分高校注重学生端的管理而忽略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案多年不更新,上课照着PPT念,醉心于科研项目,马马虎虎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培养自己……这样的教师虽是少数,却也是腐蚀教学质量的一大因素。

■中国科学报 陈彬

我们不应该忽略该要求对于另一教学主体——授课教师的影响,而在这方面,这种影响就颇有些微妙了。要知道,学生的毕业率是考验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如果因为“清考”被废除导致学生毕业率下降,高校也会受到舆论和考核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是否会将这份压力向下转移至教师群体呢?

此外,“清考”的废除也可能会让某些老师背上“道义”的顾虑,毕竟自己一旦“挂”掉某个学生,便有可能导致其无法毕业。这种想法显然不正确,但我们却必须承认它的存在,而一旦教师背负上来自学校和自身的双重压力,可能造成的结果便是平时考试“放水”情况的加剧,甚至整体的教学质量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再次强调,“清考”制度作为一项陈规陋习,将其取消合情合理。但该指出的是,当我们取消“清考”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在评价标准和社会舆论层面,给予高校和教师充分的减压空间,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知乎用户 EditSprings

大学对老师的考核还是比较注重课程通过率的。如果该老师的课程连续两三年学生及格率很低,轻者找你谈话口头警告,重者可能不让你代这门课了。大学老师评职称也是需要课时量的,尤其青年教师还没在学校站稳脚跟,开门课不容易,论文研究已经消耗他们大半精力,若在课时量上栽了跟头,绝对难受。所以大学老师出的考卷并不会很难。况且在现实中,大家熟悉的“划重点”“考前答疑”其实就是透露考点。C 难点三

相关制度还需完善

严令封杀“清考”乱象,可能对少数不努力的学生不利,但是最终将提升大学生整体的品质和声誉。大家都知道改革是好的,但问题在于改革要有章法地循序渐进,而不能头脑一热胡乱“下猛药“。大学生增负、取消“清考”、提升考试难度等等看似正确的操作是否真正行之有效,离不开制度全面完善,既能约束学生、教师,又能给确实不适合本专业的学生“重来”的机会。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 卢晓东

教育部《通知》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由于过程考核在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学生不及格,并不是期末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是整个学习过程不及格,因此学生必须重修,不能够“补考”。《通知》意味着需要取消“补考”,但是,《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财[2005]10号)却规定高校必须安排“补考”,同时在实践中将“重修费”确定为乱收费。大学让不合格的学生重修,又不允许收重修费,教学成本何来?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清考”出门,是否就成为学校自然的选择呢?这也是“清考”制度的土壤。

■新京报 蒋理

取消“清考”制度,建立淘汰制,还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中途因多门课程挂科被学校淘汰的学生,如果要继续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就必须重回高考体系。这一直遭到学生、家长的质疑,认为是在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

在发达国家,大学普遍实行严出培养制度,本科教育淘汰率很高,而之所以没有遭遇舆论质疑,是因为淘汰其实是一种持续的双向选择——学生选择大学、大学选择学生。

像美国的大学,招生培养实行学生自由申请入学制度与自由转专业制度,即在进入大学之后,如果学生对学校、专业不满,可以提出转学、转专业申请,转入学校、专业可结合其大学学习表现、当年的高中学业成绩、统一测试成绩,做出是否接受的决定;同时,大学也可淘汰不合格的学生,被淘汰学生可再申请其他学校。

我国大学目前的招生培养制度,还以计划为主,实行计划招生、计划培养,学校自主权和学生选择权均有限。因此,实施淘汰制,在加强过程管理之外,还需围绕扩大学校自主权和学生选择权,进行大学招生和培养改革。

新闻推荐

江苏多举措扶持小农户发展至2022年每年培训12万人

新华社南京10月14日电(记者赵久龙)小农户是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单元。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促进小农户...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取消“清考”究竟难在哪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