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在讲话中,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认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因此,他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比方说,现代化的生产只需要较少的人就够了,而我们人口这样多,怎样两方面兼顾?不统筹兼顾,我们就会长期面对着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问题。这里问题很多,需要全党做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的同志共同研究,我们也一定能找出适当的办法来妥善解决。
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邓小平参与和领导了党在不同时期探索道路的艰辛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深刻认识。因此,他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一开始就是同“走自己的道路”这个历史经验及其带来的高度自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说:“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阐释“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他赋予“中国式的现代化”双重内涵和两个目的:一是强调中国进行现代化要立足国情,不能急躁冒进;二是针对思想理论界出现的强调西方经验过头的错误倾向,明确提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将“中国式的现代化”提升到道路和方向的高度。
从理论工作务虚会一直到1982年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坚持用“中国式的现代化”反对急躁冒进和迷信西方经验两种错误倾向,强调改革是稳健的、渐进的,改革道路是独立自主的、中国特色的。对内,他反复用“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强调要立足国情、不要急躁冒进;对外,他屡屡用“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解释中国为什么要调整经济,为什么要走自己的道路。
本报记者 武娟 据《邓小平文选》等整理
新闻推荐
“让汗水,不白流,每天走几步路就能赚钱!”前段时间,在线下和线上,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款名为“趣步”的APP拉人头式的营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