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评论员肖民
十一长假过后,一位老人吃饭的照片在网上流传。照片中,老人弯腰坐在石头搭建的木板上,一手拿着盒饭和饼,一手拿着筷子。
很普通的一张照片,很普通的一个场景,看起来在吃饭的也是位普通的老人。可老者的身份不普通。他叫王泽山,今年8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三次问鼎国家科技大奖,摘得2017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年又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在北京参加完国庆庆典后,王泽山就赶到试验现场,投入到火炸药的试验中。火炸药易燃易爆,很多试验尤其是弹药性能的验证过程都必须在人烟稀少的野外进行,试验现场的条件艰苦就是很正常的事了。有记者问老人怎么不休息休息,老人说:“现在正是试验的关键时期,一刻都不能耽误。”老人有个习惯,他从不在办公室里等着试验数据,而是要到一线参加试验。
王泽山老人吃饭的场景,可一言以蔽之,就是冷清。为国家、民族、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王泽山,可以选择热闹,可他84岁高龄时,仍然选择人迹稀少的火炸药试验场,其原因用他的话就是:“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
人生自古有情痴。王泽山的情,就是祖国。为了祖国,再艰苦的条件他都能寻常视之,再冷清的场景都成了他工作的必须。我们更应该记住像王泽山这样的人。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奠基者邓稼先,从事的可以说是最危险的工作,并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癌症,62岁便逝世了。直到重病前,他的身份才解密。
王泽山老人吃饭的场景,能在网上大量流传,正说明了我们对他工作精神和为国奋斗品质的认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者,不能像王泽山那样为祖国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但这不妨碍我们为了祖国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努力。
笔者从事的是“三农”新闻报道方面的工作,想从最普通的一位农民说起。一个农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去年春天,一个种着二三百亩小麦的年轻农民,为了给小麦浇返青水,连续八天每天只睡二三个小时。他浑身都是泥水,两眼熬得发红,他说:小麦浇不上返青水或浇晚了,会减产。千千万万这样的农民在中华大地上的劳作与创造,让我们的大地随时变得丰富多彩,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他们的奋斗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小家,更是为了全国人的大家——我们的祖国。
其实,只要你愿意,不管干什么工作,不管能力大小,也不管最终取得怎样的成就,你都可以倾尽心力,为我们的祖国而奋斗。而我们的目光,应该更多地投注到那些为祖国日益富强而默默奋斗的人身上,这些默默奋斗者既包括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也包括亿万普通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继英)近日,州财政局以党组书记讲党课、集中学习等形式,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并建立周例会长效机制,确保主题教育有深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