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两病’参保患者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看门诊开降压药、降糖药,可进行医保报销,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同时完善‘两病’门诊用药的长期处方制度。”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和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介绍《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这次政策将惠及的人群大概1亿多人。”陈金甫介绍。
高血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人群规模很大,高血压患病率27.9%,糖尿病患病率10.9%,这只是已有的数据,可能还有一些潜在的患者群体。
“我是一高血压患者,一年的门诊药费约有3000元。以前,这些药费最多只能报销几百元,如今报销比例提高到50%,可以省下不少支出。”消息一出,有网友如此表示。
“很多慢性病不说报销多少,最起码减少去医院次数,开药一次只开一个月甚至一周的量,患者很麻烦”“新的两病门诊用药报销政策和完善两病门诊用药的长期处方制度,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以后不用频繁去医院拿药了,节省了很多时间”等话语在网上纷纷出现。
陈金甫在发布会上介绍,该政策保障对象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采取药物治疗的“两病”患者,报销范围为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内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优先选用目录内甲类药品、国家基本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集中采购中选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陈金甫表示,这个政策是一个对特定人群、特定支付项目的保障政策。这里不包括职工医保人群,因为职工医保人群采取的是统账结合模式,门诊用药基本可以通过个人账户解决,是有制度安排的。
该意见明确,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两病”参保患者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看门诊开降压药、降糖药,可进行医保报销,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
“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且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方红娟表示,增加慢性病门诊药品的报销比例,对于经济不是特别好的老年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老年患者更积极治疗,可有效控制慢性病。
长处方制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我国医疗机构急诊处方用量一般为1天,不超过3天,门诊一般不超过7天,长期用药通常不超过14天。目前,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实行了长期处方制度。长期处方用量一般超过一周,不超过3个月。”张宗久介绍。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来说,需要连续长期用药,享长期处方这个政策是非常有意义的。”方红娟表示,一次开3个月以内的量,慢性病患者就不用老往大医院跑,方便了“两病”患者,同时可减轻基层社区医生的工作负担,让社区医生有更多时间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管理。
“门诊长期处方能减少就诊开药的次数,更好的保证患者及时的药品供给。一些年轻患者,药不够用了的时候,刚好工作比较忙,他可能会没有时间定期去门诊开药,会出现有段时间停药的情况,这样对病情特别不好。”方红娟说,门诊药费报销比例增加以及长期处方制度的实行,会使很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更好。(据健康时报网)
新闻推荐
截至目前,全国至少已有12个省份发布了201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2019年已进入10月,你的工资涨了吗?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是政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