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控烟工作力度加大,公共场所吸烟的情况越来越少,然而,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仍处于吸烟的重灾区,不少公职人员在办公岗位上饱受二手烟折磨。
难逃烟熏火燎的煎熬
刚调换了办公室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务员小杨心情大好,远离了二手烟,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开启了新生活”。工作两年来,她跟几名同事在一间办公室工作,其中有两位不自觉的烟民,上班时间在工位上频繁地抽烟,作为鼻炎患者的小杨,常被熏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其中一位还是我们处长,就坐在我的对面,你说我敢制止他吗? ”小杨说。不得已,小杨以“要小孩”为由,提出调换办公室,结果单位私下竟分成了 “吸烟办公室”“无烟办公室”。
尽管办公室的空气变好了,但每天到了单位餐厅,烟民们还是继续吞云吐雾…… “没办法,只能忍了。 ”
小杨道出了许多机关单位公职人员的心声。记者在各地采访发现,机关单位成二手烟重灾区,越是基层吸烟问题越严重,尤其在县一级机关单位,办公室抽烟见怪不怪。二手烟问题正在威胁公职人员身体健康,干扰同事间的和谐关系,破坏机关单位和公职人员的形象。抽烟,机关单位的社交方式?
记者在内蒙古一些旗县区走访发现,许多基层机关单位没有形成禁烟的氛围和单位文化,不少人认为“禁烟是公共场所的事情”,和机关单位、办公室没啥关系。在一些单位,记者在楼道、餐厅等区域看不到禁烟标识,室外也没有固定的吸烟点。
实际上,早在2013年,中办、国办就印发了 《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然而,这一通知并未得到很好落实。在一些公职人员眼里,在单位吸烟已成为跟领导、同事“搞好关系”的社交方式。
赤峰市某县公务员小鹏已经有5年吸烟史。“其实,最开始我没有抽烟的习惯,可单位大领导非常爱抽烟,大家都主动给他递烟,他也会给下属分烟,一来二去整个单位抽烟态势愈演愈烈,大家都无所顾忌。 ”小鹏说,大家也知道抽烟的危害,可当抽烟成了机关单位的社交方式,大家通过香烟能拉近关系,这性质就不一样了。禁烟,要敢于向自己“开刀”
近年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在机关单位吸烟的现象仍较普遍。基层公职人员呼吁,作为控烟的“公家”,机关单位要勇于向自己“开刀”,起到表率作用,在建设“无烟机关”上下实功、下苦工。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检察院二分院公诉处检察官白江在今年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在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控烟管理。将公共场所吸烟问题纳入公务员的整体考核中,通过奖惩制度约束公务员的行为。同时,加强对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等单位的明察暗访,发现吸烟问题及时通报,作为对单位考核的一项内容,问题突出的单位可以考虑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
赤峰市公务员小鹏说,许多地市实行了工作期间禁酒,效果非常好。他建议,可按照相同的办法推出禁烟通知,遏制因香烟出现的作风和腐败问题,为公职人员“不吸烟不合群”“不好意思制止”减负,提高公职人员的健康水平,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据《半月谈》
新闻推荐
门诊用药可报销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