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梢已经染了一些霜红,秋天又来了。接到扶贫工作任务有三年多了,其间完成了4个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帮助一个小康户老人“唤醒”了“沉睡”7年的养老金,那位老人感动地端来糯米糍粑、玉米棒子的点点滴滴,激发我的灵感,写下了此文。
那位老人是大刘的父亲,大刘是我的扶贫联系人,而他的父亲却不是。老人有两儿,已分家。大儿子大刘读大学,田地少,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小儿子做生意,买有小车,建有新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老人户口跟他,所以随其生活,是“小康户”。
开始我去大刘家做扶贫工作时,偶尔看见一个老头坐在院子的那头,感觉他好像也注视我,只是我看他时,他很快地就把目光移走。随着我下乡次数的增多,他和我也没有那么生分了。有一次,我看见他在院子里坐,就用客家话向他打招呼,他就问我:“阿妹,你会讲我们的话,是哪里人?”“我也是东乡人,老家在河马,百崖槽附近。”我说。在闲聊、拉家常中,老人和我又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我在大刘家做预脱贫评估工作时,老人拿一张崭新的银行卡问我:“阿妹,下个月我的高龄补贴是打进这张卡里吗?拿卡去银行领得到钱吗?”“你那张养老金存折(卡)呢?和你每月去银行领养老金的存折(卡)一样,钱都是打进里面的呀。”我告诉他,“你提供养老金账号给村委,到时你每个月的养老金和高龄补贴都打在同一张卡里,你取钱就方便多了。”老人一双失神的眼睛似乎有些忧郁,他说:“我没有养老金,没领过。”我不相信,就问:“你怎么会没有养老金?从2010年10月1日起全国农村老人,年满60周岁,每月都能领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开始每月是55元,后来经过了几次上调,现在每月调到121元了。”我说得很详细。“我不知道,没领过……”老人还是那句话。80岁了怎么没领到养老金?我心中不解。
虽然大刘父亲不是扶贫对象,养老金的发放也不是我工作范围,但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让每一位老人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于是,我让老人把身份证拿来给我拍了正反两面,以便查证。
我去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电脑里输入名字和身份证号,“答案”立即从一大堆密密麻麻的信息中跳出来:“2012年后资格证都没有年审,养老金停发。”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只要当事人到当地社保中心补年审,照相,建档模,激活,停发了7年的养老金就能全部回归……”
我立即把这个大好消息告诉老人,老人千恩万谢地说:“阿妹,要是没遇见你,我的养老金莫想要了!”他说得嗓子有点哽咽。
中秋节前夕,我们到大刘家慰问,老人感激地说:“小儿子最近也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了,参保费一年是8000多呢!”
当我们离开大刘家时,老人坐在门口一直目送,一缕轻烟从他口中吐出,小狗摇着尾巴依偎在他身旁,那恬静的画面,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新闻推荐
■许民彤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国庆“黄金周”刚刚结束,10月7日,澎湃网以“政治关键词·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