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月牙沟人物系列

来源:桂林日报 2019-10-10 10:04   https://www.yybnet.net/

月牙沟只是浅浅的一个山窝,穷山秃岭,不知什么年岁,一群人就在这山沟安营扎寨,干些男耕女织的营生,老村旧寨,人少故事却多,流传一方,耐人寻味。———题记

□邓焕

陈小疯

陈小疯因为时疯时狂时而正常,人们就把他的真名隐去,给了这么一个绰号。

陈小疯是月牙沟爷字辈中文化程度最高的,初中学历,算个秀才。月牙沟也唯他一个是吃皇粮的人,尽管老婆和孩子还是耕种户,这在月牙沟也是破了天荒祖宗烧了高香了。

游击队出身的陈小疯在县火车站上班,兢兢业业工作近二十年,省吃俭用攒够了能搭几间瓦房的钱。准备好材料后,陈小疯召集木匠瓦匠石匠砌匠一干人等准备盖房。准备工作就绪后,陈小疯就回县城的工作岗位了,把盖房的事撂给了老婆。陈小疯说有国才有家先国后家,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那工匠里头有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石匠,粗糙的石活一到他手里就变得异常精致细腻,陈小疯的婆娘就总爱往小石匠身边凑:“小兄弟,年纪轻轻,活儿倒老到。”那半老徐娘风韵犹存,丈夫又十天半月不在家,有好事者看她和小石匠那黏乎劲,便添油加醋地把故事往陈小疯耳朵里灌。陈小疯一气之下呵斥走了所有工匠,留下半拉子工程,在月牙沟无言矗立。

陈小疯连夜开始审问婆娘,直到启明星消失太阳出来都没有审出个结果。

几个月后,那婆娘竟产下了个大胖小子。在这之前小疯已有了五个雄的三个雌的雏儿,养得异常辛苦,压根儿没想到还会有个老九出来。老九来了也就来了,偏那鼻子那眉梢那嘴角一丝一缕活脱脱的就是那小石匠的模子,陈小疯见了血气攻心,把婆娘痛打了一顿,抓起老九就要往地上掷,吓得那婆娘抱胳膊拽腿儿地死命拦住。陈小疯终究没掷,却对着那副小脸嘿嘿笑个不停,于是陈小疯就疯掉了。

疯了的陈小疯穿花裙留长发戴大红花还用两包棉絮做两个乳房,在月牙沟的每一条小道和深巷散步。那一段日子,陈小疯因为心灵变态,面孔变得异常扭曲和丑陋。老婆被他乱棍打了出去,孩子们助母为娼,可恶,也被乱棍轰走。

几年后,历尽千辛万苦饱尝人间沧桑的老婆又回来了。几个长大了的孩子雄武地护在母亲前面,老九也八岁了,站在他哥哥脚下,一张黝黑黝黑的脸,竟活脱脱的一个少年陈小疯!那时候的老九正歪着头用天真无邪的眼光打量陈小疯。陈小疯满脸是皱纹和沧桑,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

老婆和孩子们很快在陈小疯以前打好的地基上盖起新房,在新房的旁边,砌了一间单房让陈小疯住着,又在离单间不远五米处盖了一顶锥形茅草房作为陈小疯的厨房,仍旧让他一个人吃住。儿子们回来重操旧业翻田种地。陈小疯就不劳动了,靠儿子们养。闲了陈小疯就买根竹笛吹革命歌曲,笛子吹厌了就立匾,立在上下村过路赶集的路中央,浓墨楷书曰:月牙沟名号太俗,自此改为向阳村。不几日,“向阳村”又被他改为“瓦岗赛”。又隔些天,“瓦岗寨”又被易为“卧龙村”“卧龙村”这名字后来被沿用多年。

那时候陈小疯是很有几个小钱的。因为并不十分疯,每逢原单位发工资之日,陈小疯总能拿回属于他的那一份工资(没有人跟一个疯子过不去)。陈小疯拿了钱就爱买些书,然后随便扔在房间里。那老九就溜进去偷书。偷来的书饱读之后,老九再不动声色地把书放回去。陈小疯零零散散地买了几百本书,老九偷偷摸摸地读完了。

再过几年,老九因为读书金榜题名,成为新时代月牙沟第一条飞出农门的龙。接到入学通知书不久,陈家宴请亲朋好友庆祝一番。喜庆那天,在家族长辈的再三提议下,老九征得母亲的同意,踯躅小半个时辰去了陈小疯的房间,无人,再找厨房,再找月牙沟的小道深巷,最后把月牙沟都翻了个遍,都不见陈小疯的身影。

陈小疯失踪了。

老九把陈小疯的房间翻弄一遍,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只是在房间空旷的墙壁上看到了那块“卧龙村”的匾。匾新刷了红漆,殷红的“卧龙村”三个字锃亮锃亮地闪人的眼。

王半仙

王半仙是月牙沟的传奇人物。

月牙沟芸芸众生祖祖辈辈都窝在破瓦房里,而王半仙,王瞎子,一位算命先生,却率先在月牙镇买了地皮砌了一座两层的楼房。人说王半仙真是半仙,硬与凡人不一样。

王半仙16岁拜师学艺,20岁学成出道。出道的时候,带走了师傅的千金,一位歪脖子跛脚撅手的漂亮姑娘。

没多久,王半仙择日在月牙镇上大桥头榕树下开业了。前三天免费算命。于是算命的人就排起了长龙。凭借他超人的记忆力和一张巧舌如簧的嘴,一开始就把一位男青年说得痛哭流涕。完了,那青年递上一张50元的票子,王半仙说哪能这样,我说过开张三天免费的,手却伸过去,半推半就把票子塞进了口袋。接下来的人就不好意思让王先生白费口舌,都主动地掏出票子递到王半仙手上。开张第一天,王半仙收入300多元。

王半仙夫妇都是残疾人。一年一个小雏儿,一共生了8个。只有小五是王半仙的骄傲。小五上学了,一开始就不同凡响,奖状糊满了墙。老师高兴就特别爱家访。王半仙这时候就把左邻右舍都叫过来,一起聆听老师细诉小五在学校种种天才的迹象,左邻右舍对此都啧啧赞叹不已。

小五读到高中时,里里外外都是一身城里人的行头,说话时的腔调也满是滑溜溜的城里味。高三那年,小五对王半仙说以后我的同学要来家玩,这破房子……王半仙就一咬牙把十来年攒起来的钱在月牙镇上买了地皮盖了座两层楼房。再后来小五就进了大学,小五是新中国成立后月牙沟跳出农门的第一条龙,父凭子贵,王半仙的名号更响更是让人时时咀嚼了。

读大学期间,小五就带了位大城市的姑娘回家,后来,小五在城里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再后来,小五就不再回王半仙的家了。有一次,王半仙提着土特产出现在小五的生日派对上,小五的朋友都像看怪物似的看着王半仙,问小五这是谁呀!弄得小五异常尴尬,小五一气之下,就给王半仙下了通缉令:以后不准再登门(租的房)半步。

几位兄弟姐妹都说要打断不肖小五的腿,王半仙拦住了,说小五能有今天是他的命,我也只是算命先生命,命中注定的,谁能强求呢?

小五对王半仙的不孝,很多人都听说了,后来王半仙再给人算命时,生意却清淡寥落了。再后来,就很少有人来找王半仙算命了。而小五,在城里买房的时候跑回来跟王半仙要了一笔钱之后,就再也没有在月牙沟或月牙镇露过面。

郝有福

郝有福是月牙沟上世纪60年代第一号光棍,因为懒而且憨,甚至还有些傻,于是自然而然地穷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穿一条补丁叠补丁的裤子。有福补裤子的水平不够高,有的补丁叠补丁,补丁就变成了一个“口袋”,有的补丁补得不够好,或者补了“西墙”露了“东墙”,就露出一片白白的肉(屁股)。有好玩又大胆的孩子经常用小石子去扔有福露出的屁股蛋。有福因为上面两个特征,日子就过得异常简陋,一个人住着一间破旧的茅草房,挤在几座青砖碧瓦的房子中间,不知情的人还以为那是别人的猪圈或茅厕。

有福是孤儿,近亲只有一位支书兼生产队大队长的堂哥。堂哥在有福三十五岁那年替有福娶了一房媳妇。那年冬天的一天,特别冷,下着大雪,一家3口逃荒的人逃到了月牙沟,蜷缩在村头的那棵大樟树下的稻草垛里,瑟瑟发抖。支书大人用三碗红薯丝拌玉米饭就把一家3口母女三人给拿下了。

那位母亲三十七八岁的样子,见了有福的面,看有福那副模样又住那样一间破草房,叹口气把委屈憋在心里认命了,于是住了下来。左邻右舍帮忙把有福那破茅草屋拔了,然后东拼西凑,凑了几根柱头数根房梁一房的稻草,只两天工夫,一座宽敞明亮的有三间窄房的稻草屋就落成了。

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林妹妹”,并且“林妹妹”还带来两个“小林妹妹”,有福兴奋得整天屁颠屁颠地在月牙沟溜达,见了人就散烟。有人说有福真幸福呀你。有福笑眯眯的,吸一口旱烟,再吐口腾腾的蓝烟,说前三十五年真是白活了,冷灶冷饭冷床头,有个女人就是好,有热饭吃,还有酒(红薯酒)喝,还有厚棉袄穿!月牙沟人笑话有福:应该还有热被窝钻吧,有福幸福得都要晕过去了。

但没过多久,有福就变成原来的有福了。老婆和孩子把有福的秉性摸透了,也弄清楚了有福的“人脉”,老婆一家人跟有福的地位尊卑就倒转过来。老婆开始还碍着支书的威严和几碗红薯玉米饭的恩惠并不显山露水地发作。可过了一冬,到了来年春天,有福还是原来那一身冬衣———一件厚厚的棉袄。过了春天,到了夏天了,老婆和孩子都穿上了新的衣裳,有福还是他几年前那破衣破鞋(有福原来还有一件大褂子的,老婆把它扔掉了,有福现在穿的是别人扔了的旧衣服),烟也没得抽了。老婆和孩子说烟又不能当饭吃,就把有福的烟草地平了,然后种了一片小麦,再撒了一把青菜子。有福没了烟抽,烟瘾来了,就厚着脸皮向人家讨,次数多了,人家也就不给了。有福就捡一把枯香蕉叶子细切了,吧嗒吧嗒地吞云吐雾,辣得他咳咳地冒汗不止。烟雾里,有福一脸的沧桑、迷惘和惆怅。

过了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包产到户的政策传到了月牙沟,支书就下台了。有福的老婆和孩子就义无返顾地跟有福脱离了关系,另外搭建了一座茅草房住了。有福就又成了光棍,再次成了光棍的有福,分得了2亩水田4亩旱地。水田种了水稻,旱地1亩种了玉米1亩种了红薯1亩种了花生,还有1亩种上了旱烟。水稻和旱地有福没有心思也没有那个技术去管理,因为懒,又没有技术,别人的水稻亩产700-800斤,有福却常常是找条绳子把裤脚一扎,一亩的稻谷就给他背完了。但是有福却对那1亩旱烟照顾有加,有事没事地泡在烟草地里,成天在猪道牛道上拾猪屎牛粪,然后把它们往烟草地里塞,那1亩烟草地也就异常的茂盛,烟叶片片如蒲扇。

除了种烟,有福就只有一件事有兴趣去做了。有福常常有意无意地堵在一些路口与老婆狭路相逢。远远地,看见老婆走了过来,有福就把裤门打开,把两腿间那尘根掏出来,昂首挺胸迈着八字步朝老婆逼过去。擦肩而过之际,老婆不经意地看见有福那左右摇晃的丑物,脸一阵通红。有时,有福还边走边撒一条银亮的线过去,与老婆相逢了,有福“呸”一声,吐一口口水,继而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有福跟老婆几年夫妻,只同床过一个冬天,还受尽了老婆和孩子的冷眼白眼。有福觉得这样报了仇,过瘾。晚上,有福还特意犒劳自己两碗红薯酒,微醺里,有福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梦里有福“呵呵”地笑出了声。

蒋寿喜

蒋寿喜是二十九岁那年娶上老婆的,那年冬天大雪,寿喜娶了一位黄花大闺女,终于不用再睡冷被窝了。那以前,月牙沟的村民预测蒋寿喜肯定是月牙沟第二个郝有福,注定是光棍的命,然而寿喜在他岳父郝有福交上好运那年,他也跟着交上了桃花运,享受到了齐人之福。蒋寿喜跟郝有福一样是孤儿,蒋寿喜双亲在战争年代,为抢救一床新被子,被一颗落在家里的炸弹炸得血肉模糊……然后一岁多的蒋寿喜吃百家饭长大成人。

寿喜的老婆就是岳母带来的那位十八九岁的姑娘。郝有福结婚的时候,村支书看看郝有福的茅草房用木板隔得并不严实的墙壁,对新娘说家里就两间茅草房,一个大姑娘家挤在一起多有不便。于是蒋寿喜就捡了一门亲,在岳父成亲的三天后,也入了洞房。

寿喜跟郝有福一样,有些憨,少言寡语,不一样的是寿喜不仅不懒,而且还是月牙沟一个干农活的行家里手。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寿喜曾因为庄稼种得好,被村里乡里层层推荐到县里,成为了县里的劳动模范。至今为止,月牙沟的群众只有寿喜一人去过县政府大礼堂。寿喜戴着大红花跟县长一起握手的照片至今还被寿喜挂在堂前的照壁上,只是照片有些发黄发潮还有些发霉,照片上的人影都有些模糊不清了。

风风雨雨二十多年,寿喜的儿子就到了娶亲的年纪。寿喜用那些年省吃俭用省下的钱,给儿子盖了一座新的楼房,替儿子娶了媳妇,于是寿喜房间上空一直吊着的空中楼阁,就放了下来。再过了两年,女儿也出嫁了,寿喜的两间房就空出了一间。女儿出嫁送走亲朋好友的第二天,老婆就搬进女儿的房间去住了,老婆厌恶地不允许寿喜踏足她的“新”房间半步。

那一年寿喜52岁。寿喜觉得没什么,这样自由,可以放飞自我,省了许多管束和咒骂:脏衣服、臭袜子可以随便扔随便放;干农活累了、脏了,不洗澡也可以把自己往床上随便摆放;口水可以随便吐,烟灰可以随便弹……

只是有许多地方寿喜觉得不自在。比如寿喜到儿子的新房走走坐坐时,对儿子那现代化装饰的房子这儿瞅瞅那儿瞧瞧时,儿媳却寸步不离地跟着,像防贼似的,叫寿喜这儿不碰那儿也不能碰……走出儿子家门口时,寿喜不小心回头看见儿媳在用抹布擦着自己刚坐过的板凳!

下次再来儿子家里时,寿喜发现儿子家里好多东西都被儿媳用大锁锁住了。寿喜很委屈:这些都是我花钱买的呀!更要命的是,在家里,老婆把寿喜碗筷分开摆放,一锅里的饭菜老婆也要划出一条“三八线”。那一段时间,寿喜沉默苍老了许多,时间长了竟生出许多痴呆症来:冬天的阳光下,寿喜脱了棉袄捉着虱子,捉着捉着就睡过去了,口里流出的口水长了又短,短了又长……

过几年,孙子长大了,吵着要跟爷爷睡,儿子儿媳怎么劝都劝不动。没办法,儿媳只得走进公公的房间,想打扫一下卫生。进了房,儿媳看见她当年结婚时送给公公的那床白被面套的被子竟然变成了黑色被子,儿媳就捂着鼻子跑出来呕吐半天。于是儿媳坚决不让儿子跟公公睡,但儿子又吵又闹又哭又跳,没办法儿媳只得跟她丈夫花半天时间把公公的房间打扫干净,用斗车推了6车垃圾。再洒些石灰、香水,换一床被子,才放了儿子的行。

寿喜跟孙子大约住了半个月,有一天天出奇地冷,孙子就感冒了。儿媳就再拿一床被子进公公房间。掀开新换的那床被子,被子中间竟然有一个大大的窟隆,棉絮全无,只剩两层薄的被面。儿媳大声质问公公,寿喜只傻傻地笑笑,不回答。孙子立在爷爷身旁说,爷爷每天晚上都在被子里跟我玩小猫捉老鼠的游戏。那以后寿喜就再也没有机会跟孙子在被子里玩小猫捉老鼠的游戏了。

过些天,外甥女回家一趟,临走忘了把玩具布老鼠带走。过后,女儿捎话让人把布老鼠送过家去。寿喜媳妇翻遍了家里每个角落,都没找到布老鼠玩具。吃饭时间到了,孙子去爷爷房间叫寿喜吃晚饭,推门进去,叫人,没有人答应。再叫,再叫,有声音从地底下传来。孙子探下身去见床底有光。

床底下,一个老鼠在墙角挖了一个老鼠洞,洞口堆了一大堆老鼠挖出来的沙土。寿喜正捧着布老鼠对着老鼠洞口,跟洞里的老鼠说话。洞里的老鼠瞪着圆溜溜的绿豆似的眼睛,一点都不怕洞外的蒋寿喜。

顾大嫂

顾大嫂跟《水浒传)里的母夜叉孙二娘差不多,人高马大五大三粗,满脸泼辣气,往人面前一站就能给人一种虎(母老虎)势,让人哆嗦。顾大嫂在“娶进”她第四任丈夫那天,天公作美,天气从晴天转为多云,再从多云转为小雨。下小雨的时候,迎亲的队伍已经进村了。在月牙沟村口,顾大嫂左手撑着一柄红伞,右手揽着只齐她肩高的丈夫,春风满面地对着围观的一群男女老少嚷:“有什么好看的,没过大姑娘娶丈夫!”顾大嫂的矮丈夫在众人的围观下,一脸的委屈无辜一脸的生无所恋。

顾大嫂是家里的老大,她爹娘一口气下了七只仔,却没一只是引吭高歌的公鸡,被人号称月牙沟顾家七仙女。顾大嫂父亲死得早,母亲泪眼婆娑地劝顾大嫂:“你就不要嫁了,招个郎进屋继你顾家的香火!"可顾大嫂长到二十六了,因为泼辣,长相又有些有碍观瞻,附近村庄的“青年才俊”没有一位愿意上顾家做上门女婿,而十八岁的七妹却跟月牙沟一位青年好上了,男方也有意做上门女婿,七妹跟大姐说:“你想嫁就嫁吧,我在家侍奉母亲。”于是顾大嫂就迫不及待地找了一个男人嫁了……之后五年内,顾大嫂帮两个“小仙女”找了三个父亲。顾大嫂常常是怀着一个男人的骨肉再到另一个男人的床去生。没有人知道顾大嫂离婚的原因。顾大嫂的婚烟观是:一嫁两嫁不算嫁,三嫁四嫁吹喇叭,五嫁六嫁笑哈哈。所以顾大嫂嫁了几嫁全然没有别的女人嫁了两次或多次那种抬不起头的感觉,而是每嫁一次就好像搬了一次家一样。

顾大嫂对她的第四任丈夫很满意。那年她七妹的意中人娶了不是七妹的女人,七妹一气之下就去了深圳,然后傍了个大款远走高飞了。那时顾大嫂正跟一大群男人在南方某个城市挖土方拌混凝土砌高楼大厦。七妹的出走使顾大嫂想到孤苦的母亲以及母亲那几间瓦房几亩水田几百株柑橘树,更重要的是想到顾家的香火。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天早上顾大嫂堵住了日后成为她第四任丈夫的男人:“小鬼头,这笔账怎么算?昨天你醉酒剥光了衣服钻进我的被窝,享尽一夜风流……”那男人也老大不小了,因为穷还是光棍一个,所以对顾大嫂的无中生有也不恼,都不用思考,就马上委屈自己向顾大嫂投了降。

顾大嫂娶回第四任丈夫就在娘家安家落户了,做了一家之长。第二年顾大嫂的肚子又不争气,生下了她的第三个“小仙女”。不多久,计划生育工作组来了,顾大嫂泼劲大发:想断我顾家的后,我挖你祖宗十八代的坟,咒他千秋万代不得超生!这一骂一直骂了三天三夜。

来年春天,顾大嫂就冷嘲热讽地骂丈夫没出息,只会守着老婆过日子。丈夫被顾大嫂一激,就拎个蛇皮袋装些破旧衣物打工去了。丈夫一走,顾大嫂只一句话就把死了老婆的邱老八召到了床上。干柴遇烈火,大火烧了几个月,顾大嫂的肚子就渐渐隆起了。再过几个月那肚子就异样地凸。顾大嫂想邱老八那大块头的种就是不一样。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顾大嫂竟然生下一对双胞胎而且是“牛郎”不是“织女”。顾大嫂和她娘俩人兴奋得几天几夜没合眼。鞭炮断断续续响了三天。过两年,丈夫回来了。顾大嫂热情有加地接待了丈夫。丈夫把大把大把的票子往顾大嫂手里递,顾大嫂的两个儿子一左一右地立在顾大嫂两边,用怯怯的眼光看着这位不速之客,顾大嫂就用手往前推两个小孩:“叫爹呀!这是你亲爹呢!快叫啊!”

丈夫早就风吹草动地听说了顾大嫂和邱老八的事,只忍着没发作,再看看那人模狗样的两个小东西没好声地问:“取名字没?”

“取了,先出生的叫光文,后出生的叫光武!”顾大嫂数着票子忙里偷闲地回答丈夫。

“娘的,瞧那模样叫‘关’文‘关’武还差不多。要关什么都得关,最重要的是要把房门关好!”说完矮丈夫摔门就走了。

顾大嫂嘻嘻一笑:“有了光文光武,什么狗东西都甭想进我的房门一步。”

只是顾大嫂没有想到的是,她的三个“织女”在成年之后,早早地嫁作他人妇了,而“牛郎”光文、光武,在跨过“而立”之年后,仍然各自孑然一身,一脸沧桑一脸老气横秋地窝在月牙沟的两间破瓦房里。老态龙钟的顾大嫂,瞅着两个儿子,愁容满面:顾家的香火怕是真的要断在两个儿子身上了。

新闻推荐

开展专题警示教育

近日,县公安局召开专题警示教育大会,与会人员集体观看警示教育片,用身边的案件来教育身边人。该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月牙沟人物系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