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安
坐在电视机前, 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 真是热血沸腾、 热泪盈眶。 当一面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城楼, 一个个整齐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一件件先进武器展示在世人面前,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内心无比自豪。兴奋之余,也想对幸福的滋味说说心里话。
什么是幸福?怎样才算幸福?不同的人,经历不同,感悟不同,答案也就各异。 对于我们这些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而言,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境况,打过赤脚,饿过肚子,住过茅草房。斗转星移,时代前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余年,社会不断进步,技术不断革新,科学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各行各业日新月异。从经历中,我们更懂得生活的不易,从变化中,我们更懂得幸福的意义。
小的时候,生活比较困难,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 幸福就是母亲做的饭团、 是生日那天母亲为我煮的一个鸡蛋。母亲说,“吃鸡蛋好,打个滚,就是一年”。新年穿上新衣服,揣上几毛“压岁钱”,放上几串小鞭炮,就很幸福。到了上学年龄, 带上父亲东拼西凑的学费,背上母亲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跑去山村小学报名读书,就很幸福。
最能反应我们幸福指数的, 是吃、穿、住、用、行的巨大变化。小时候,经常看到父母总是为吃饭问题发愁。每到三四月份,家里生活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一天,父亲一大早起来,到粮站去买供应粮,因为路途较远,中午没有及时赶回家,只好午饭晚饭一顿吃,饿了一顿肚子的感觉真是不好受。 参加工作后,粮油肉依然凭票供应,每天主食以粗粮蔬菜为主。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各类主、副食品越来越丰富,市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餐桌上一天天变化,想吃啥就有啥,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精面大米成了“家常便饭”。“吃不饱”成为历史,人们开始追求低热量、低脂肪,更营养、更科学的绿色食品,更加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当年我们穿着的真实写照,穿着的主要目的是保暖。今天,人们朴素单一的着装风格被打破,消费观念也大为改观,已从“保暖避寒”向“美观舒适”转变,从“一衣多季”向“一季多衣”转变,从“买布做衣”向“花钱购衣”转变。尤其注重色泽斑斓鲜艳, 面料精细优良,款式丰富多彩。大小商店网店,各色服装争奇斗艳,各种品牌五花八门。
当年在农村住的房子, 一半是瓦房,一半是草房。因为年久失修,刮风漏风,下雨漏水。参加工作初期,单位住房紧缺,住过值班室、筒子楼、集体宿舍。成家前几年,一家人蜗居在面积不过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十分拥挤杂乱,常有一种压抑感。房内设施简陋,没有卫生间,排队上公厕,一周两次凭票到集体澡堂洗澡。更有意思的是,屋内没有厨房,只有在通道上煮饭,一日三餐,全楼层的人都知道你吃的啥。后来,城市住房改造,几次搬家,从套房、楼房到电梯公寓,住房一次比一次宽敞,楼层也一次比一次满意,厨房书房卫生间一应齐全。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流行词。那时,一个农村家庭有了这四大件,就是过上了让人羡慕的“小康”生活。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视机新的“四大件”很快取代了“三转一响”。今天,彩色电视、“家庭影院”、空调电脑、智能手机,已由奢侈品变成了日用消费品,汽车已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成为人们代步的工具,现代智慧家居已开始流行。
从一件件承接地气、带着温度的生活用品的更替中,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变化,看到了人们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足迹,看到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图景。
求学期间,学校、老家,寒来暑往,120多里的山区公路, 单边要行车3小时,颠颠簸簸,走走停停。现在高速公路通到村门口,车程缩短,距离拉近,回趟老家只要半个多小时车程。 原来的农村,荒山野岭,如今青山绿水,山花烂漫,风光秀丽,四季如画。沿途一路欣赏美景,既饱了眼福,又悦了心境,眨眼功夫就到了家,甚是愉快。
曾经的 “万元户”, 是令人羡慕的“富翁”,如今家有闲钱,买了汽车,可以驱车上下班、随心自驾游。每逢节假日,带上家眷,坐上动车、高铁和飞机,周游全国,欣赏异域风光,那是何等的享受。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文化生活单调得很,几个月能看上一场露天坝坝电影就是非常享受的事情。为了看一场电影,天寒地冻,风雨交加,打着火把,翻越几座大山,即使腿脚摔伤,也要追看,一遍又一遍,从不厌烦。想起这些过往,心里仍然美滋滋的。现在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唱歌跳舞,棋牌健身,自由爱好,自由选取。一有休闲时光,打开电视机,看看新闻、听听相声,回味那些经典,美好的记忆,像电影一样,一幕又一幕,在眼前闪现。
其实,这些幸福,与祖国的兴旺强盛是密不可分的。 祖国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飞越, 我们就平添一份幸福。幸福就在我们眼前、在我们身边、在时空的分秒间。
它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一坛老酒,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是平安健康、成功喜悦、亲友慰藉、知足常乐!
新闻推荐
中国女作家残雪成诺奖热门 “这只是一个奖,又还没有得,不必都来找我”
“这只是一个奖,又还没有得,不必都来找我”作家残雪。残雪作品。随着10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日的日益临近,预测赔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