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考上研究生却放学校鸽子 招录政策如何堵漏?

来源:澎湃新闻 2019-10-09 17:58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称,该校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有69人未按规定时间到校报到,大部分人是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取消他们的入学资格。

研究生“录而不读”、放学校鸽子的案例,并不少见。但像湖南大学这样,一次研究生录取,就有69人弃读,多少有些不正常。何况,湖大头顶985、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等光环,对考生的吸引力并不小。 

学校既要探究为何会出现大规模弃读——不妨多听听放弃者的真实想法,又要反思自身的招录政策是否有漏洞。找到症结,堵住疏漏,才能避免尴尬重现。 

跳出个案看,不仅研究生录取,本科生录取中的“录而不读”现象,近些年也引发关注。站在考生个人的角度,敢于“舍”,是因为有更多选择:考上大学的,还可以复读考更好的大学;考上研究生的,还有更好的学校在眼前。做出“舍”,是人趋利的本性。家境一般的研究生新生,会放弃深造而选择到手的公务员岗位;家境好点的,可以放弃国内大学而选择国外大学。 

从个人选择自由和高校与考生双向选择来看,“录而不读”似乎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造成了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让一些真正想读书的学生失去机会,扰乱了高校的招生秩序,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也是公众理解但很难支持这种行为的主因。不管是在高校内部,还是在公共舆论场,都有不少人呼吁对此加强约束。 

目前,国家层面,法律法规还没有相关的制约条款。在地方,河南省于2018年规定,录取后不就读的,下一年高考将被限制填报志愿的数量,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提供给高校,高校可以拒绝录取失信考生。但这一政策引发了争议,能否达到遏制学生失信的目的还很难说。

在这种背景下,要解决高校中的“录而不取”现象,还需要更全面而严肃的考量。比如,将之纳入个人征信,是否有足够的法理依据和可操作性?如果纳入,学生失信信息应该向哪些方面提供,而应向哪些范围保密,应当有一个明确严格的界定。 

另一方面,高校在减少“录而不取”现象时,也大有可为。比如建立更周密高效的招录机制,前置和完善调剂补录通道,一旦有录取者弃读,可以迅速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长远来说,高校有必要反思招生政策是否合理,并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调整招录政策,以最大化吸引考生。

呵护多数考生的受教育权,固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也不能因此忽视对个体、小众群体利益的关照。在尊重个人选择和实现招考公平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才能更好破解高校新生“录而不读”现象。

新闻推荐

86版《西游记》编剧邹忆青去世 六小龄童发文悼念

邹忆青。图片来自@六小龄童。10月9日,著名剧作家邹忆青去世。邹忆青,一级编剧,1961年自武汉大学文学系毕业,进入中国国家京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考上研究生却放学校鸽子 招录政策如何堵漏?)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