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交警叔叔,因为学习和去玩的关系,我经常要从阳澄湖大道往返苏州中心,这条路的红灯太多了。”近日,苏州一小学生对当地一条道路进行多次考察,对汽车在高峰和平峰两种情况下通行的状况进行记录和测算,还写了建议,足足有六页纸,之后发在当地论坛上。当地交警部门收到建议后,花了两天的时间,对这几条路口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建议对沿途信号灯进行了优化。(新闻来源:《新京报》)
点评:在交通治理事宜上,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市民是城市环境最直接的体验者。在城市治理逐步朝着精细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市民的参与是让管理更加细致、深入的重要一环。
近几年,在全国和地方两会中“学生提案”频频亮相,这也说明:很多孩子不只是“温室花朵”,更是生活的“观察员”“调研员”,引导他们去关注现实,学有所悟、知行合一,也是教育的重要指针。这种知行合一跟公共参与结合,也是高度适配。在收到这位学生的建议之后,当地交警部门表示“希望给小朋友非常完整的、满意的答复,让他保持对社会、对人的探索心”。这样的平等交流、真诚互动,本质上也是对其参与公共事务的激励和肯定。说到底,公共参与只需有用,不忌“童言”。类似的公共参与和良性互动越多,越有助于公共治理的精细化、人性化。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10月8日在中国人大网公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今年8月,政务处分法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