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这70年,你在看哪些“中国故事”?

来源:济南时报 2019-10-09 13:48   https://www.yybnet.net/

□新时报记者 徐敏

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蔚为繁荣的小说创作记载着祖国变迁发展的步伐,讲述的“中国故事”始终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近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八家出版社联合推出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收录了70年来读者喜欢的长篇小说精品力作。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窥视到,一代代读者都喜欢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70年70部记录时代的长篇小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拨又一拨的繁荣时期,涌现出多部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着时代变迁,讲述着中国故事,抚慰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人民文学出版社、学习出版社联合八家出版社推出的“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收录了从1949年至今,描写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展现我国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70部原创长篇小说精品力作。

70年来,一直在读者视野中反复阅读的作品有哪些?记者从这份书单中看到,有描绘解放战争历史画卷的《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岩》;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新中国的《山乡巨变》《三里湾》《青春万岁》《创业史》;有“文革”结束后寻找和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沉重的翅膀》《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也有改革开放后反映中国社会现状、探索中国道路的《突出重围》《天行者》等。如果说这些印记着时代色彩的图书阅读群体多是中老年读者的话,近些年出版的《暗算》《繁花》《三体》等图书则在年轻人中掀起了阅读中国故事的热潮。

整体来看,这套丛书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也创造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如《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亮剑》里的李云龙,《暗算》里的阿炳等。它们在艺术形式、叙述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创造性,质量、品位、风格都很高,都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并且在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均有独到之处,很多作品曾荣获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以文学的形式深入展示了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是70年来文学界收获的文化财富。

历史学家钱穆说:“有了精神力量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这个精神力量在哪里?灌进新血,最好莫过于文学。”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70年来,以这70部长篇小说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记录着一个个中国故事。

革命题材从未走出读者视野

回顾70年来当代小说的变迁,其中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红色题材的作品从未走出过人们视野。关注近期的畅销图书榜可以发现,在读者熟悉的长期畅销作品中,又出现了经典红色小说《红岩》的身影。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虚构类图书榜单显示,《红岩》和《活着》《平凡的世界》《围城》等均位列畅销榜前十名。在今年8月公布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老作家徐怀中描写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小说《牵风记》荣膺该奖,又引发了一拨人们阅读红色作品的热潮。这类题材的作品不光记述了特殊年代的风云变迁,也在人物塑造、故事讲述和语言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革命题材的作品在读者中广受欢迎有着蔚为长久的历史。早在共和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当时的文联主席周扬就对作家们发出号召,去写给人民带来胜利的革命历史和革命战争,他说:“这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历史上最有价值的艺术记载。”此后,一批革命历史和革命战争小说相继出版,如孙犁的《风云初记》、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等。这些小说几乎都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如《红日》1957年初版就印了4.5万册,两年间的发行数高达65万册;《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时就连续6次印刷,共印刷了39万册;《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到1961年已累计发行100多万册。

伴随着时代变迁,作家们对这种题材的书写方式也做了更多尝试,比如给这种“阳刚”的题材渗入更为柔和的写作方式,让红色题材的小说也变得“刚柔相济”。如艾伟的《风和日丽》、都梁的《亮剑》、铁凝的《笨花》、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等等,这些作品突破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在主题上的局限性,也匡正了革命历史叙事中的去政治化倾向,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红色题材作品代表《牵风记》,更是探索了这类小说的新写法。《牵风记》不仅写了战争,也写了战争中的美,美具有永恒的魅力,能够超越战争,也能够化解战争中的残酷。战争与和平,这是新时代红色题材作品书写方式的新探索。

“写”到太空的中国故事受青睐

就在读者们青睐传统写实题材小说的同时,当代作家对小说题材进行了更广阔和大胆的拓展,以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为代表的科幻小说更是把中国故事“写”到了太空。《三体》三部曲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出版,在“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中,《三体》是唯一一部上榜的科幻小说。

虽然只有一部《三体》入选,这依然昭示着科幻小说已经逐渐融入主流文学平台,获得了评论界和越来越多读者的认可。近十年,特别是近五六年以来,以《三体》为代表的科幻小说势头猛进,影响力甚至超过很多传统题材小说。记者查阅不少图书网店的销售情况,看到在不少家网店中《三体》的销售量排名都在前几位。其他紧随其后销量较高的科幻小说有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以及刘慈欣的短篇小说集《流浪地球》等。从目前情况来看,“科幻”无疑是今年图书热门销售品类,人们乐于阅读和接受宏大想象力编织下的中国故事。

从各种题材的小说品类来看,科幻小说一度相对小众,作者和读者较少并且固定,此前影响力多在不大的“科幻文学圈”,大众读者对该题材有些陌生。近几年科幻作品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究其原因,2015年《三体》获得科幻小说奖项中的最高奖雨果奖,2016年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再次斩获该奖,带动了一拨“科幻热”。2019年2月,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后大获好评,并在国内斩获了47亿的票房,立刻带动了原著小说的热销。此外,这一拨科幻热也与国外科幻小说原本就更受重视的大环境不无关系。所有这些因素叠加,把中国故事“写”到了太空的科幻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欢迎。

从具有代表性的“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中可以看出,当代文学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文学的演进不再是以往走马灯似的思潮更替,而是在同一个时空里多样分流、异质同构。在关注现实和历史眷恋的同时,作家们逐渐尝试用科幻、玄幻、后现代主义等方式来重新架构和书写中国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作家们仍然坚持人文精神的不懈追求,关注普世的人生和情怀。这也是当代小说以蓬勃的活力多元化发展,依然屡屡涌现读者所喜欢的中国故事的原因之一。

新闻推荐

中国发力普惠养老 努力让亿万老年人能够获得“买得起、买得到、买得好、买得安”的养老服务

(资料图片)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在重点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中国正瞄准数量规模更庞大、需求更为多样化的普通工薪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这70年,你在看哪些“中国故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