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浪潮”扑面而来,养老话题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如何破题?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什么样?带着这些问题,重阳节前夕,记者专访了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
“危”中藏“机”
老龄化挑战中蕴含着巨大的破解空间
家统计局数据,截至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字将不断增加。项长期战略任务,但老龄化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吴玉韶说。题。就我国而言,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是‘难中之难’,占老年人总人口全失能老人尤其需要养老机构的专业照护。”吴玉韶说,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高龄、失智老人比重加大,照护难度将增大。吴玉韶表示,数亿老年人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对养老服务和老龄用品需求巨大。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这也正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契机。优势、技术优势和传统文化优势。”吴玉韶说,中国有信心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
激活“神经末梢”
整合社会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资源
家,是老年人离不开的心灵港湾。调查显示,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
在吴玉韶看来,居家养老等于“传统的家庭养老+现代的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然而,社区养老机构活动空间有限、服务种类太少、老人夜间遇到困难没人管……在一些地方,老年人居家养老仍有不少需求得不到满足。
“养老服务的顶层设计能不能落地,老年人的需求能否向上反馈,街道和社区的作用非常关键。”吴玉韶说,居家养老服务规模巨大、需求种类繁多,这就需要在发展社会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上,借力智慧养老等手段,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激活养老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
比如,传统家庭养老能够解决老人情感等方面的需求,但失能老人照护等家庭难以解决的问题,就非常依赖专业的社会力量。吴玉韶说,江苏南京等地试点“家庭养老床位”,把大量专业性的康复护理服务送上门,就是整合社会资源、激活社区服务的有益探索。
树立“养老+”思维
要站在“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待养老根据全国老龄办的研究预测,2015年得感、幸福感就越强。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德国汉堡10月7日电中国中远海运集团欧洲公司将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欧洲参展商提供全流程服务,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