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到来,养老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是一场你我皆置身其中的变化:每天2万多人进入老年,60岁以上老人近2.5亿……老龄化浪潮扑面而来!从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支持养老机构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到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为老年人提供以居家为基础的助餐、助医、助行、助洁等便捷服务,再到近日民政部发文要求到2022年社区100%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中国正向世界规模最大的老龄化发起“攻坚战”。
九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从清晨到黄昏,从公交站、公园到小区楼下的广场,随处可见老年人的身影。这时,你会深切地感到,老龄化就在眼前。
中国有近2.5亿老人,这个庞大的群体背后,是空巢老人多、困难老人多、老年抚养比高的突出特征。中国,如何扛起如此艰巨的养老重任?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连续编制实施了五个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近年来有关部门的“十三五”规划均将老龄工作纳入其中。
而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消息,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87亿人。如何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贯穿21世纪的基本国情,国家、家庭、个人都得行动起来。
家住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的郑志梅老人骨折手术后,女儿不放心她一人在家,但因此就去养老院、去医院住也不合适。“幸好小区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近康复、照料都方便,还有熟悉的老伙伴。”
调查显示,九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目前,我国正着力发展依托社区的、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同时推进医养结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中国式”养老攻坚在路上
“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养老之路至关重要。”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说,虽然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近2.5亿,但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孝亲敬老、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智慧养老”等新技术的应用也让“老”在中国更有底气。
从出台推进养老服务业纲领性文件,让老龄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愈加完备,到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我国应对老龄化的脚步积极而稳健。
16.38万个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746.3万张各类养老服务床位、93%的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新时期养老服务攻坚正在交出扎扎实实的成绩单。织起全球最大的养老保障网、养老金“十五连涨”、近3000万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我国不断夯实养老兜底保障基石,给越来越多老年人带去暖心“礼包”。
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到2022年社区100%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发展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不断健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中国式”养老攻坚还在路上。
新闻推荐
10月7日,塘栖镇丁河村的志愿者为参加孝心大会的老寿星———93岁的何根田老人(右二)、92岁的何雪珠老人(右一)拍合影。当日,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