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记者跟随“壮丽70年·全国法治媒体海南西线采访行”活动来到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金鸡岭路社区,采访金鸡岭路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的戒毒帮教工作。据悉,2013年 11月,金鸡岭路社区成为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也是三亚市首个国家级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
“六位一体”措施助力社区戒毒工作
金鸡岭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卓德雄向记者介绍,社区地处三亚市城郊接合部,辖区面积约1.5 平方公里,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的2倍多。社区根据“网格管理、责任到人”原则,建立由社区治保主任、辖区民警、社区禁毒专干、禁毒志愿者、医护人员、家庭亲属“六位一体”的帮教措施。
据了解,社区禁毒专干联合社工及时与辖区的友谊派出所对接,将筛查本辖区户籍的吸毒人员,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深入核对摸排。对于刚从强制隔离戒毒所出所人员,友谊派出所民警到强戒所将吸毒人员接回,移交给社区禁毒专干,做好交接工作签好社区康复协议。今年,友谊派出所与社区无缝对接吸毒人员康复人员7人。
友谊派出所民警还协同社区禁毒专干、社工定期进行验尿检测,并提醒社康、社戒人员配合好验尿,如拒不配合则下发告诫书,达到3次会强行传唤并进行强制隔离戒毒。
今年以来,社区专干与社工下户摸排次数已达120余人次。对于人户分离人员,在友谊派出所和社区便民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认真进行梳理各类线索,最终建立了社区吸毒人员花名册和吸毒人员登记表。同时,社区还根据花名册中帮教对象的染毒程度、经历、个人特点、生活和家庭环境等情况,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做到“一人一档”,以便全面记录戒毒康复工作的开展情况。
让戒毒康复人员重拾生活信心
“戒毒康复人员自尊心强,戒毒后3周内若缺少社会的关怀,很容易复吸,这将给社会带来危害。”卓德雄说,“ 通过关怀这类特殊人群、鼓励他们重新健康生活,不仅能挽救许多即将破碎的家庭,也有助于社区的安全管理。”
为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重新融入社会,解决就业问题,社区在金鸡岭阳光停车场设立了90个固定停车位和40个临时停车位,解决安置了数十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难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停车场由3座7层停车楼组成,相关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目前正在升级改造为立体停车场。
“以前出去打工常被歧视,现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在社区里感觉很温暖。”戒毒康复人员阿军告诉记者,他第一个月就领到了2500元的薪水,对生活重燃了信心。
为帮助阿军这样的戒毒康复人员融入社会,社区不仅安排戒毒康复人员就业,还针对部分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困难的情况,安置了4名社区戒毒康复家属担任社区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工作。
每年春节、“6·26”国际禁毒日等节日,社区干部都会走访慰问戒毒康复人员家庭,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 除此之外,社区还申请政府财政支持,寻求社会组织参与关爱戒毒康复人员家庭,目前已有5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子女分别获得2000元助学款和价值500元的书籍和文具,4名因年长未婚、离异、丧偶等原因致贫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分别获得1900元救助金。
天涯区建立 8个戒毒康复中心
为解除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存在的心理障碍,引导戒毒康复人员积极面对生活,金鸡岭路社区组织戒毒康复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融入社会活动。组织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参加社区“义务劳动月”、户外拓展、创业技能培训等活动。
吸毒人员到社区戒毒中心进行戒毒康复,既发挥督促预防作用,又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记者从三亚市天涯区委政法委了解到,自金鸡岭路社区居委会成为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示范点后,天涯区立即总结推广这个先进经验,在全区建立了8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
目前,这些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坚持以构建同行政戒毒系统为主导,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基础、部门联运为平台,康复指导与救助服务兼备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后续照管体系,解决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监管难题。本报记者刘卓群
新闻推荐
莫里森虫复原图新华社南京9月12日消息,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