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疆旅游的最后两天,是到吐鲁番看三个景点,一个是坎儿井,一个是葡萄沟,一个是火焰山。
一
在坎儿井,看到渠道里的水清澈幽凉,碧绿纯净,这就是吐鲁番人把地上水引入地下,用于生产生活的水系渠道,其实就是水利灌溉工程。水利灌溉,对于其它地方来说,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可是对于水资源匮乏的沙漠盆地来说,却是一个奇迹工程,那个时候,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科技也不发达,要建一个如此宏伟的浩大水利工程,难以想象。坎儿井渠道纵横1100多条,贯通村庄田野5000多公里长,在历史上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中国三大工程,由此可见它的历史地位和人类贡献不同凡响。
站在竖井前,得知这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和通风。像这样的竖井,最深的可达90米以上。坎儿井灌溉系统的明渠、暗渠都与竖井贯通,而暗渠里的泥沙、岩石,就是在没有机械采挖和运输的前提下,由简单的农用工具一撮一撮往上提运而成,这不便操作的重体力活,看似很笨重但又毫无其它巧妙的方法里面,依然蕴含着劳苦大众的智慧。
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在挖掘时,借助竖井的流入通道的光弯腰掏挖,通道往往很狭窄,只供一个人在里面活动,吐鲁番是沙漠盆地,地下看似风蚀过的沙漠,但也有坚硬的没风蚀过的钙质粘土,遇到岩石或钙质粘性土地段时,挖掘更困难、更辛苦。坎儿井碑石上介绍,天山融雪冰冷刺骨,工人掏挖暗渠时,有时要跪在冰水中挖土,要掏挖出一条暗渠,不知要付出多少苦力和艰辛,想想,心都为之一颤。浩大的水利工程,就这样靠人工劳力,完成采挖、提土、运输需要的极大工作量,这是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劳动人民汇聚一起的力量,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得到!
《史记》中坎儿井为“井渠”,现在看到的坎儿井,清朝以来进行了多次修复,完好地成为浇灌绿洲良田的主要渠道,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坎儿井始于西汉,而指南针在明朝时期才从中原传入西域。坎儿井工程先于指南针的运用,在掏挖暗渠时,竖井与暗渠相互沟涌,引水下流,为了实现与地面渠道相连,“无缝对接”,吐鲁番先人创造发明了木棍定向法、油灯定向法、光影采挖法,使暗渠与明渠不偏不倚,不高不低,其中奥妙,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布尔津的五彩池、“魔鬼城”是雅丹风貌,喀纳斯、巴音布鲁克是草原风光,都是地壳、气候形成的自然风貌,而坎尔井,是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截取地下潜水作为水资源。从坎儿井的原理、结构,可以看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从坎儿井的浩大工程量,可以看到吐鲁番人勤劳的品质,坎儿井是吐鲁番人双手创造的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
二
清晨,我们往葡萄沟赶去,车辆在葡萄架“隧道”中穿行,凉风习习,光影斑驳,清爽宜人。沟谷狭长平缓,溪流环绕,河谷西岸,悬崖对峙,岸壁陡峭,犹如屏障,溪河水质纯净,冰清玉洁,这河水是天山冰峰积雪融化而来,只有夏天才见它的繁华,看到这童男玉女般的溪水,仿若儿时老家山涧溪谷流淌而出的纯净,我有些兴奋,这清澈的溪河,似乎流入了儿时的欢乐。
顾名思义,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无论是景区里的杏园、阿凡提庄园或是葡萄园、葡萄长廊,都是一个个葡萄王国。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谷最大的一个沟谷,她像一条绿色的丝带,飘逸在盆地中央,风景秀丽,景区葡萄沟以狭谷里一个核心景点“葡萄沟”而命名,狭谷里有许多小景点,区间车把游客送入一个又一个小景点,里面最美最大的景点“葡萄沟”游人最多,我们看了杏园后,直接赶到最美丽的葡萄沟,看了里面最大的葡萄沟景点,就如看了狭谷整个葡萄沟景区。
景点葡萄沟是巴依老爷的果园,依山傍水。我们是一天中来得最早的一批游人,园林里还散发着清晨的气息,保洁人员、保安人员、服务人员,开始走上岗位迎接新的一天。我看到园林里的葡萄架高如房屋,像来时路上的“方形隧道”,这里看到的所有葡萄架,都是由方木、圆柱、穹顶拱形搭建,在葡萄架下还配有供人休息闲聊的条凳,如公园一般,环境幽深,凉爽清新。葡萄树粗如树根,虬枝盘旋,葡萄枝细若绳索,攀沿篷架,相互缠绕,仿佛是葡萄架上“血管脉络”,疏密有致,葡萄叶铺满藤架,郁郁葱葱,葡萄走廊枝繁叶茂,一片阴凉,阳光透过青黄的叶片,金黄灿烂,光影斑驳,而那一串串或青或黄的葡萄串,挂在枝藤上,沉实饱满,晶莹剔透,特别惹人喜爱。人游其中,眼花缭乱,喜不自禁。看着这些熟透的葡萄,芬芳醉人,我们兴高采烈,跳跃身子,伸手欲摘。没过多久,葡萄园林里游人如织,红男绿女,与色彩斑斓的葡萄园景色相得益彰,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世界,沉浸在葡萄走廊的美景中。那条纹式的葡萄架,那婀娜多姿的葡萄蔓藤,那玉珠似的葡萄串,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斑驳、耀眼、绚丽的图画,我有些迷醉,不断地用镜头拍下最美的景色。葡萄是园里的主要果树,还有苍劲雄浑的百年古桑,老态龙钟的桃树、杏树、梨树,在不同季节里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吐鲁番的葡萄举世闻名,在葡萄沟景点出口超市,卖葡萄的商店一家连一家,店主热情似火,客人络绎不绝,店内葡萄成品琳琅满目,有鲜的马奶子葡萄,剔透饱满,有晾干的葡萄干,色彩橙红,诱惑着我们每个人的购买欲。离开时,大家手中,都提着大袋小袋的葡萄干果,就像采摘了新疆之行所有的欢乐。
返回区间车上,远远近近有一些低矮的蜂眼似的建筑,那是葡萄和其它干果的晾房,每年夏秋采摘的葡萄,利用吐鲁番干燥的气候,在这泥土色的房屋里自然风干,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它那奇特气候,成就了吐鲁番水果的香醇美味。我们要赶时间,我们没有下车看阿凡提故居、葡萄晾房,但从区间车上看到阿凡提故居牌楼上的花砖雕刻,看到巴依老爷的豪华庄园,可以想像维吾尔族的工匠艺术和这地主巴依老爷庄园的气派豪华。
三
火焰山是当天下午6点多才赶到的一个参观点,从车窗看到外面炙烤的大地和发白的光芒,心里炽热难耐,听到“火焰山”三个字心里更是毛燥。以为有坎儿井、葡萄沟那样的荫凉,到了才知火焰山全是赤祼岩石,没有任何遮阳处。下得车来,热浪滚滚,人如在火的蒸气中,大家纷纷戴上遮阳的草帽,女士们不仅擦霜、戴帽,还用纱巾挡住脸上的阳光,只露出两只眼睛,像阿拉伯人。我没有顾及这一切,顶着烈日,冒着热汗,在气浪中奔跑。
其实,所有的景一目了然,就是沙漠上横亘一座褐红色山脉,山脉上没有表皮,没有植被,全是裸露岩石,而山崖上,全是鬼斧神工们的“雕刻”,或是被工匠们凿刻的一条条“凹槽”,那凹凸的竖纹,形似燃烧的火焰。这是一片沙漠地带,沙漠上耸立着一座座《西游记》雕像,有唐僧四人被困火焰山,有把芭蕉扇藏在身后的铁扇公主,有骑金晶兽准备参战的牛魔王,雕像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为了吸引游客,当地人还做着骑骆驼、卖烧烤的营生,但是气浪冲天,很少有游人在外活动,自然生意清淡。游客走马观花匆匆而过。
到服务大厅地宫,要穿过一个长长的走廊,我在走廊里慢步而行,两旁全是一幅幅惟妙惟肖的雕刻画,《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西游文化扑面而来。穿过长廊后,进入地理大厅,很多游客对地理文化不感兴趣,直接穿厅而过,进入出口的购物大厅转悠乘凉。我独自在灯光暗淡的地理大厅浏览,反复仔细看这大厅里一个个人物雕像,一幅幅壁画艺术、彩色油画和下面的文字介绍。这里似乎是吐鲁番文化的悠久历史,讲述着与吐鲁番有关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故事。人物雕像如吐鲁番回鹘王国时期佛教翻译家和学者僧古萨里,如先后四次到火焰山,对坎儿井的拓展及推广发挥积极作用的林则徐,如北宋旅游家王延德,如边塞诗人岑参等等,还有来过吐鲁番考察并写下一篇篇著名文献的历史考古家,如俄罗斯人雷格尔、匈牙利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壁画和油画艺术,如护法神像、毗沙门天图、龙腾图等等,我一步一移动,一看一惊叹,这幅员辽阔,人迹罕至,高山阻隔的戈壁沙漠,也闪烁着历史足迹的光芒,让人唏嘘!
火焰山是赤褐砂岩地貌,是《西游记》的外景拍摄地,地表温度高达摄氏90度,是我国最热的地方。在地宫中央竖立着一根世界最大的温度计,时时监测地表温度,当时我看了一下那粗壮的温度计,刻度显示50度,那时是下午7点多。
坎儿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了人间奇迹,葡萄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创下了世界名片。从始而终,新疆大美,大美新疆,是每一个人最深切的感受。我们期待新疆的明天,在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昆仑山脉的庇佑和滋养下,更加富饶美丽。
□言农
新闻推荐
本报运城讯(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富辉)9月5日,山西省运城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召开中心党组扩大会议,迅速传达学习中共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