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发布公告针对《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修改稿中提到,地铁可以设立优先车厢,在高峰时段优先车厢可以仅供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对于乘坐优先车厢的其他乘客,地铁工作人员应当劝离。此规定在公告发布后便引发热议。(9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如今,深圳在相关条例修改中,将原来的“女士优先车厢”改为“优先车厢”,适用人群在女性基础上增加了残疾人、未成年人等有需要的人士,这是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是城市人文情怀的体现。此前就有不少网友认为,为了女性“防狼”就开设“女士优先车厢”,为照顾老人、孩子、残障人士等是不是也必须开通老人、小孩、残障人士的专属优先车厢?这些弱势群体的出行也有自己难念的经。如今一个“优先车厢”就解决了最广泛的弱势群体的出行需求,无疑是明智的。
当然,对弱势群体开设“优先车厢”,也可能对弱势群体造成不便。需要乘坐“优先车厢”的部分残疾人、孕妇、老人、小孩一般不会单独出行,乘坐“优先车厢”时,如果陪同者是男性,就会被迫分开,在这种情况之下,“优先车厢”就必须是弱势群体“优先”,而不是弱势群体“专用”,地铁工作人员在劝离陪同者,一定要搞清楚状况;也要防止“优先车厢”比较空,而其他车厢人满为患;或者“优先车厢”的座位被男性霸占,而残疾人、孕妇、老人、小孩却只能站着,无人让座。
总之,“优先车厢”考验地铁的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要让“优先车厢”产生实际效用,确实关爱到弱势群体;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优先车厢”过度挤占公共交通资源,影响到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和质量。至于防范“咸猪手”,应通过增强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危机应对技巧、加重对骚扰者的惩治等途径来实现。何勇海
新闻推荐
本报9月10日讯(临报融媒记者张晓魏旭宁通讯员李晓)今天,第74期沂蒙干部大学堂暨“迎接第一个100年,中国的深空探测”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