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毕业分配前不久,我听到了一句我一生中最难忘记的忠告:“这里不是屁股!”五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点点细节,我还记得十分清楚。作为华西口腔的学生,学校给予的教育与那诸多无声的浸染,都是我们终生的财富。
毕业前的临床实习,我轮到了口腔门诊手术室——这里就是作些小手术,病人不用住院。但即使是“小”手术,也是我们将来作为医生的重要本领之一,因此同学们都很重视。
前几天,别的同学主刀,我没机会上台,这天轮到我主刀了,心里就盼着来几个有意思的手术。也是我“命”不好,这天,原来的带习老师被住院手术室叫去,临时换了个才分来不久的青年男医生,他是上海人,平时就对我们很不客气。
门外突然闹了起来,护士推进来一个满脸是血的病人:他脸上的好几块纱布,都已经被血浸透了。我们立即着手准备,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护士也推来手术车,打开手术包,等待医生上台。
因为该我主刀,我更一马当先在主刀位站好,一边清理器械,一边等待老师。他很快来了,作为学生,这正是我大展身手的好机会,我连忙揭开病人右侧脸上的一块浸满血的纱团查看。谁知还未来得及看清伤口状况,一股细细的动脉血就从伤口喷射出来,出于医生的本能,我立即用手里的止血镊夹住了这个出血点。
同学们一声欢呼:真准!我心里正得意,叭的一声,我的器械被老师的器械压住,紧接着,一声十分“恶毒”的声音响起:“这里不是屁股!”我彷徨地看向老师,他不言,只轻轻地用他的止血钳在血管的尖部夹住,所夹的组织只有我夹的1/10不到。他要我放开我的器械,看看是否还在出血。唉,也怪我“慌不择路”,老师的操作还真是很标准的。这个提醒与示教动作,立即让我联想到面部缝合要点,面容是人们十分看重的部位,一旦损伤,要尽最大的可能“复原”,因此面部手术要极为精细与准确。
有了刚才的教训,对这个病人的面部伤口,在“这里不是屁股”的思想指挥下,我精细清创缝合,对位精准、针距均匀,没有丝毫折痕。手术完成,同学们赞不绝口。老师要我总结一下,我回敬给他那句话:脸上不是屁股,不能粗枝大叶,否则,会留下较大的癍痕与坑凹。手术时一定不能用“大针粗线”,更不能随意“止血缝合”!这位在我们心中一贯不苟言笑的带习老师,第一次有了笑意:你理解得不错。
毕业分配,我在西昌独立开设口腔科,每每手术,“这里不是屁股”的忠告,总要爬上心头!
上世纪70年代,我再回学校时,听说那位李铭烈老师已经调回上海。无缘再说一声谢谢老师!可是,这“一面之交,一语相教”,却成了我终生的指导!(王恩平)
新闻推荐
据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9月7日消息,黑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郭建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