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文爱凤王谦虚
“如今国家倡导移风易俗,鼓励少要彩礼,我少要些彩礼就是减轻娃娃们的负担。”2017年,马会明的大女儿出嫁,马会明不顾老伴的反对,只要了三万六千元的彩礼。
女儿出嫁时他又陪嫁了一万二千元,实际上他只要了两万四千元的彩礼。马会明成了村上彩礼要得最少的人。
马会明是漳县金钟镇寨子川村村民,家里有五口人,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5亩中药材。“三个娃娃上大学,每个娃娃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就是两万元。我每年种药材收入的4万元全都拿出来供孩子上学,虽然申请了助学贷款,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2015年,马会明家因学致贫,被村上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9月,大女儿马文君准备结婚,马会明的妻子想着,供女儿读书不容易,花了一些钱,准备要六七万彩礼。可是马会明却劝妻子:“娃娃刚毕业上班,小两口还在县城买了房,每个月按揭还款,娃娃们自己还要生活,压力大。咱们少要些,娃娃日子过好了比啥都强,我们又不靠娃娃致富,生活还得靠自己。”听了马会明的劝说,妻子也觉得有道理。
在大家的商量下,马会明最终要了三万六千元的彩礼。马会明又陪嫁了一万二千元,让女儿自己去挑几件喜欢的家电,两家欢喜。
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马会明,是村里移风易俗的典型代表,是“平价彩礼”的带头示范户。马会明被村民们推荐选举为村里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的成员,带头引领村民在“抵制高价彩礼树立婚嫁新风”签名墙上承诺签名。
去年,马会明的二女儿在新疆就业,儿子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并且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马会明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穷帽”,日子越过越好。
马会明抵制高价彩礼,身体力行,还经常跑到街坊邻居家里给别人“讲课”。在马会明的鼓励下,村民彭育红在女儿出嫁时要了三万八千元的彩礼。
“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娶个媳妇返了贫,这是村里常有的事。”寨子川村村书记李庆兵说,“自从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我总是挨家挨户跑着宣传政策、讲解政策,鼓励村民婚事简办,少要彩礼。”
近年来,漳县金钟镇寨子川村全力推进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村上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村级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制定村规民约、三会章程和工作制度,对村上的“媒人”“风水先生”“五老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全村党员和办理婚丧嫁娶农户户主在“抵制高价彩礼树立婚嫁新风”签名墙上承诺签名。
与此同时,寨子川村广泛开展好儿媳、移风易俗示范户、美德少年和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并对其进行表彰奖励,让村民通过这些文明创建评选活动,感受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潜移默化地接受移风易俗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今,漳县金钟镇随着移风易俗整治的推进,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已蔚然成风,健康、和谐、向上的文明乡风越来越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邢生祥)8月23日,第二届青藏高原地区胸痛大会在青海西宁市举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亚太心脏协会主席霍勇教授等5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