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木心:我要一个字一个字救自己

来源:济南时报 2019-08-31 13:53   https://www.yybnet.net/

□新时报记者 江丹

不知道木心生前是否想过,他的作品会在这个时代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一波又一波。喜欢木心,已经成为一种暗号,以此寻找志同道合者。

人们关心木心的一切,他的苦难,他的写作,以及他与文学有关的一切细节,因为对他的了解实在太少。很长一段时间里,木心漂泊于异国他乡,失语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场。

木心回来了。人们接受他,欢迎他。

山路郁茀

近日,陈丹青的新书《张岪与木心》上架。大概鲜少有人知道,张岪是陈丹青的笔名,来自木心。据陈丹青的自序,木心喜欢玩笔名,比如幼年的“孙璞”、及长的“仰中”,以及后来的“木心”。“当年就有人大作解释,譬如‘木铎之心’云云,老头子听说了,断然道:‘哪有什么意思,只取笔画简单。’”陈丹青写道。

木心喜欢给自己改名字,也喜欢帮助别人换个名字。陈丹青写道:“与他初识那年,他曾说:‘你名字蛮好,可惜都是横竖笔画,签名不容易好看。’我一想,倒真是的。后来书信往还,他称我‘丹卿’,音同,增了笔画,还送了绰号‘佛耳’,有时用作信的抬头。”

后来,木心送了陈丹青一个笔名:张岪。其中,“张”是陈丹青母亲的姓,而“岪”意指山路崎岖,陈丹青喜欢山,所谓“山路郁岪”。陈丹青喜欢这四个字,觉得“雅极了”。

这并不是陈丹青第一次写木心,之前还有《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等,帮助人们知道木心,了解木心。“很早很早木心就要我日后写写他,”陈丹青写道,“近三十年,我亲见他多么渴望有人写写他。”进入新世纪,木心重回大众的视野,被一些学者关注、重视。木心认真阅读他们写他的文章,甚至对其中的词语片段“背诵如仪”。“那是他在人间听到的可数的回声。”陈丹青写道。

值得注意的是,陈丹青很少谈及木心个人的长期困境。在他看来,木心的遭遇,许多作家和文豪也曾有过,而且几乎所有人也都有大大小小的烦恼。木心自己也曾经说:“命运很精致”。他接纳了所有的一切,并且有重回文学的勇气。

木心的晚年,开始写那种很难懂的诗。陈丹青担心,将来不会有人读木心、懂木心。1992年,他与阿城相遇,表达他的这种忧虑和绝望。阿城却认为,以后的孩子“有像样的教育,他们会读各种书,你怎么知道他们不会读木心,不会懂木心。”

1984年,56岁的木心在纽约重启写作。35年后,木心的读者以隆重的方式纪念他“回到文学”。前不久,人们聚集到杭州,朗读木心,讨论木心,重温木心。现场去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其中不乏80后、90后、00后。陈丹青亲眼所见之后,佩服阿城的远见。当年他与阿城讨论木心的未来时,这些年轻人还在幼儿园,甚至尚未出生。

写作是快乐的

人们喜欢木心,只是喜欢陈丹青笔下的那个木心吗?显然不是。

木心的诗文正在流行。比如那首《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它被谱上曲子,成了传诵吟唱的歌。很多人就是从这首诗中发现木心那种温柔的力量,并以此对抗当下现代化快节奏生活里的喧嚣浮躁。

“回到文学:木心先生重启写作三十五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第二场是“朗读之夜:我们的时刻”,书评人顾文豪朗读了木心《地下室手记》中的一节内容。“我读到这些篇幅的时候很感动,因为像木心先生在文章当中最后一笔写的,他说‘幸福是一笔一笔的’,我觉得对木心先生那个时候的处境而言,他的幸福就是一笔一笔的。一笔一笔写下文章的木心就是一个幸福的人。”顾文豪说。

2008年,顾文豪去乌镇拜访木心,他当时请教了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文章。木心回答:“好的文章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顾文豪说,这是一个“很木心”的回答,他到今天还没有参悟明白。但他认为,活动现场有这么多的读者来表达他们对木心的喜爱,“恰恰是木心先生永远落在情理之中”。

在作家贾行家的印象里,木心一直努力把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做成艺术品。“他说‘我要一个字一个字救自己’,就是说他是经过洪水泛滥的人,但是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可以坐地为王,他不需要讲一个神奇的路线让自己圆满。”贾行家说。

2016年,作家桑格格去了木心美术馆,她说,以前没有那么喜欢美术馆,但那是她第一次看见美术馆里有那么诚实亲切的东西,“认认真真对待艺术、对待痛苦、对待内心,这个动人”。她认为,木心是个华丽的人,是真挚的华丽。

在《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中,木心写道:“写作是快乐的。醉心于写作的人,是个抵赖不了的享乐主义者。”

毫无疑问,木心就是那个醉心于写作的人。他从文学中获得的力量,也传递给了他人。

特殊人但求理解

“作品畅销,必然成名,而历史上一路过来的不朽之作,当时大抵未交‘畅销运’。成名与成功很难兼得,通常是两回事,成名不一定成功,成功不就此成名。畅销书,也有确实可称成功的。如果并非成功,只是交了‘适逢其会’的好运,那么,后来自有结果:一时成起来的大名,缩小了,没了。”在《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中,木心如是谈论畅销书以及功名的话题。

面对名利,木心不是纠结,而是坦然。陈丹青记得,木心在最后岁月的“胡言乱语”中,望着天花板,“忽然清清楚楚说出四句没头没尾的话:‘不是不要,在乎要法,与其要法,不如不要。’”陈丹青认为,这是木心对自己的交代。他猜了很久,方明白其中的意思:“所谓‘要’,是指荣誉和声名,所谓‘要法’,是指获得荣誉的方式,以及哪种荣誉。”

在陈丹青看来,他熟悉的那个木心精明、透彻、老练,又常年不安。“因此,他非常真实。他不追求声誉,但不掩饰他渴望声名,他甘于寂寞,但从不标榜清高。近年,不少读者和评家佩服他的淡泊、隐匿和超然世外,那是对木心的误解。对我来说,他渴望,但是拒绝,他拒绝,同时渴望,那才是他之所以珍贵的理由。”陈丹青说。

木心曾如是写道:“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幸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唯叹壮志未酬。”陈丹青说,他曾亲眼看到木心对着厚厚的世界著名长篇小说,“一脸的羞愧和认 ,因为他一辈子没有写出长篇小说。”在陈丹青看来,木心最好的年华被剥夺了,而后来一代的幸运儿无法体会他对自己逝去的岁月如何抱憾。

木心已然是好的作家,所作诗文已然是好的作品。他曾被问到,对于这二者,用什么方式鼓励“最受用”。木心回答:“‘好的作品’、‘好的作家’,谁来定这两个‘好’呢?若说好的作品好的作家是由‘好的读者’、‘好的评家’来判定,那么,又多了两个‘好’,又是谁来颁赐的呢——姑置不论,姑妄就题论题:

“已有好的作品,已列为好的作家,那就不需要鼓励。需要鼓励的是,写了些东西,不够好,而颇有可能写出好的东西来,那样的人(此时,称之为‘作家’嫌早)鼓励鼓励,才值得设想一下什么是他所‘最受用’的。

“作品是物,物是无从鼓励的。作者是人,普通人,只要赞美。特殊人,但求理解。……”

或许,木心生前所渴望的,也不过是一场理解。孙婷婷 绘

新闻推荐

“问题官员” 你们主动投案吗?携妻带子的那种

8月28日,三湘风纪网发布消息:怀化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政治委员郭龙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携妻主动投案,配合怀化市纪委监委审...

相关推荐:
“黔之驴”之辩2019-08-31 08:37
猜你喜欢:
评论:(木心:我要一个字一个字救自己)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