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邓小平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时根据学校党组织要求写了一份自传。自传包含4个方面内容,在第四部分“来俄的志愿”中,邓小平写道:“我能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尤其是要来受铁的纪律的训练,共产主义的洗礼,把我的思想行动都成为一贯的共产主义化。 ”“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的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的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 ”
邓小平的一生三落三起,极富传奇。他曾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因为他有这种深情的爱,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已经是年过75岁的老人了,仍然充满纯洁的“童心”。他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我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有私心杂念。这是我一种交心的话。邓小平这个交心的话——纯洁的 “童心”,就是改革开放时他的初心。
邓小平为什么非常执著地要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呢?因为那个时候由于内外各种原因,中国人民太穷了!他动情地说过: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呢? “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他批判“四人帮”的“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荒谬言论,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怎样摆脱贫穷,建设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呢?这就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所讲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他对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于如何使中国富起来,回过头来反思,最重要的有四点: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始终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其体制机制愈益健全和完善;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等各种关系;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在世界上的自处之道。 石仲泉
新闻推荐
被称为“平板印刷之父”的石版印刷术怎样诞生并传入中国?何时何地有了本土化的创新与发展?石印技术如何改变了人类印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