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日喀则的雨季。
日喀则的雨很怪,白天少,夜间多,且常常毫无征兆,说来就来。且无论雷声多大,闪电多亮,她自管不紧不慢、淅淅沥沥,既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最好注脚,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精彩诠释。
见惯了内地大雨的急骤、滂沱、霸道与不依不饶,再看日喀则的夜雨,便觉得颇可爱,夜雨之所以是夜雨,正是她最可人的地方,总是夜里悄然而来、白天又悄然而去,不给出行的人增添烦恼。
这样的夜雨很好,只是飘落的地方离自己的故乡太过遥远,观雨听雨的时候便不自觉地多了些了荒凉的味道。
寂寞的夜,清冷的雨,总能触发一些人的离愁别绪,我这个天生的乐观派也不例外。
每当晚饭过后,坐在公寓院内,望着那飘飘洒洒的细雨,内心的离愁便袅袅地升上心头,想念家中的妻儿老小,想念家中的一切,有时又似乎都不想,就那么静静地望着、听着夜雨发呆。
时间过得真快,进藏已经一月有余。
回望过去的一个月,细数数,似乎做得工作很多;再想想,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做。
每天的安排好像有板有眼,又有点恍恍惚惚,一切都在凭着自觉和责任向前走着、做着。
白天,很少想家,因为有工作撑着。
夜间,回到公寓,才明白什么叫寂寞。
虽然队友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似乎很热闹,可心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人坐在那里,灵魂不知道在哪里;嘴上说的,却未必是心里想的。
原来,躯壳与灵魂真有分离的时候。
夜雨,依旧不急不缓地下着,思绪随着夜雨继续飘摇,飘到遥远的家乡去。
这个点,妻儿老小都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是否也在牵挂着自己?
回到宿舍给家人视频,是每天晚间雷打不动的习惯,而当夜雨来临的时候,给家人视频便平添了些急迫的情绪。
拨通视频,没有多少新鲜的话题,翻来覆去,你来我往,无非就是那些“吃了么”“孩子呢”等老生常谈的话题,接下来就是隔着屏幕逗逗孩子。
以往感觉很俗套的话题,此时却觉得倍充实倍有意义,而逗弄孩子则是无论重复多少遍都永远感到新鲜与幸福的举动。
简短聊上一会儿挂断视频,夜雨依旧在不急不缓地下着。
处理完有关的材料,翻翻新买的有关西藏的书籍,翻着翻着便有些倦了,又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翻看孩子的照片和视频,这些照片和视频已经翻看了多少遍,却总也看不够。
从前在家里到点就能呼呼大睡的习惯到日喀则后彻底改变了,每天都要熬到凌晨两点甚至四点半后才能入睡。
没想到,到了高原,除了跟缺氧、低压作斗争,还要跟失眠作斗争。
这些,家人都不知道。
从踏上高原的那一刻起,就学会了“报喜不报忧”。确切地说,“报喜不报忧”从确定入藏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给他们描述雪域高原的神奇与美丽,对雪域高原可能存在的风险只字不提。
凡是不好的消息,一律不在朋友圈里转发,也一律不跟他们提起。
如果说来到高原,投身援藏,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担当,那么,不让家人担心,也是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应有的担当。
原本以为人经过了初期的不适与调整,便万事大吉,可以完全适应这里的环境,可以像骏马一样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纵横驰骋,孰料,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适应,美丽圣洁的高原背后还暗藏着狰狞。
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内心再强大的人也无法保持淡定。短暂的恐惧过后,定定心神,还是要继续前行。
援藏的脚步才刚刚迈开,总不能因为出现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就畏惧了内心,畏缩了脚步。
还是要鼓起勇气继续往前走,因为这里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看看那些淳朴、善良又急需帮助的藏民,除了脚踏实地做事,我别无选择,大家别无选择。
想起日喀则周围山上那些虽不高大却顽强生长的植物,那些五颜六色叫不上名来的小花,悟出一个道理: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只要沉下心来、扎下根去,就一定能生存,一定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花朵虽然很渺小,甚至很多人都忽视了她们的存在,但不可否认,她们已经尽己所能,装扮了这个世界。
一夜雨润,那些扎根高原的植物愈发生机勃勃,那些扮靓高原的小花愈发绚丽多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齐盈娣)8月22日上午,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日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