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阳光煦暖的上午,我们一行人的身影,悄悄潜入古老的江南小镇南浔,在感受水乡古镇魅力的同时,也细细品味了半日闲暇宁静的纯美时光。
南浔,光听听这名字,光看看这俩字,就感觉很美、很滋润!
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倚太湖,水网密布,一派“小桥流水,家家枕河”的水乡风光,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早在八百年前的南宋时期,南浔已是“桑耕之富,甲于浙右”。到了明末,南浔已成为“烟火万家,舟航辐辏”的江浙之雄镇。清代晚期,南浔依然是“东西水栅市声喧,小镇千家抱水圆”、“水市千家聚,商渔舟结邻”的繁华景象。
当代著名作家徐迟先生,在自传体长篇巨作《江南小镇》里,对自己的故乡南浔的自然风物和人文历史,有过声情并茂、细腻生动的描绘,字里行间充满对故土深深眷恋的赤子情怀,奔涌着、泛滥着情感的潮水。
我们的游程,是从大运河頔塘故道上的一处水岸开始的。无需小导游背书般喋喋不休的解说,更没有你推我搡的拥挤和急切杂乱的匆匆步履。踏着古朴斑驳的青石板路,沿着蜿蜒逶迤的市河,几个人闲闲散散,说说笑笑,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愉悦。
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石拱桥,一间间飞檐雕栋的亭阁水榭,一户户临水人家的乌瓦粉墙,江南明清沿河民居的古风遗韵扑面而来。乌篷船从桥洞底下摇曳穿行,农妇沿着仄仄的河埠头在清幽的河水中洗衣,鸬鹚在流水潺湲的河溪中捕鱼,此情此景,又让我们真切地体味到傍水而居的传统水乡生活习俗。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除了鳞次栉比临河而建的古民居,小小的南浔古镇,竟拥有保存完好的尊德堂、懿德堂、崇德堂、求恕里、百间楼等众多富丽堂皇的豪门宅邸,拥有小莲庄这样清幽典雅的私家花园。
当地朋友告诉我,南浔的出名,不仅因为她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风光,更得益于两样东西,一是水晶晶的蚕桑丝绸,二是墨香浓郁的书卷气。
中国,是丝绸之国。中国的丝绸在江南,江南的丝绸在浙江。如果说浙江是中国最大的丝绸之府,而浙江的湖州,湖州的南浔,便是丝绸的源头。明清时期,南浔周边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作为中国优质丝绸代名词的“辑里湖丝”,正出自这里。清代将辑里湖丝列为御用贡品。在一百多年前的伦敦首届世博会上,产自南浔的辑里湖丝荣获金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民族工业品牌。当年的南浔丝行林立,四乡蚕农摇着船儿赶赴丝市,呈现出“列肆喧阗,衢路拥塞”“一日贸易数万金”的繁华景象。蚕丝业,让南浔小镇获得空前的繁荣,也为南浔人获取富可敌国的财富。古镇上的富商大户,几乎全是靠经营丝行起家。号称“四象”的刘、张、庞、顾四个大家族,凭借辑里湖丝的优势,拼搏于上海十里洋场。除了致力于丝绸贸易,还投资盐业、铁路、典当业、房地产业等,聚集了丰厚的让世人称羡的资产。民间就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可以说,南浔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最早诞生地,是丝绸成就了一个闻名海内外的“丝韵南浔”。
南浔古镇,一直有“诗书之邦”的美誉,不仅仅充满古老的商业气息,更有随处可见的文化遗迹,有着不绝如缕的浓浓书香。历史上,那些富起来的富商巨贾并不满足于财富的积累,他们中的许多人,著书立说,建庄筑园,建楼藏书,捐资兴学,以至于区区弹丸之地,人文荟萃,俊采风流,文人学者辈出。
位于鹧鸪溪畔、毗邻江南名园小莲庄的嘉业堂藏书楼,是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也是古镇最大的一个看点。
嘉业堂,是当年南浔首富刘承干创办的一座私人藏书楼,因末代皇帝溥仪赐“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人称“傻公子”的刘承干,淡泊名利,“生平嗜书,与世俗之珠宝货财同。”他第一嗜好,便是读书,买书,藏书,刻书,印书,写书,送书,是中国近代史上私家藏书最多、花费精力及金钱最多的一个人。嘉业堂为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造景立意,均围绕藏书展开,寓肃穆的书楼于幽静的园林之中。其声名,与宁波天一阁媲美。
今天的嘉业堂,成为浙江省图书馆一个分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刻,站在藏书楼偌大的天井内,环顾这座方形结构、回廊式的两层楼房,心底里对嘉业堂旧日的主人充满钦佩和敬意。
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地方的血脉,那么文化就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历史上,南浔古镇崇文重教的风习,就如眼前这条穿镇而过的浔溪河清澈的流水,淙淙流淌,绵绵不绝。
走在古镇清幽绵长街市上,走在温柔的波光水影里,让我感受到南浔所独有的诗歌意境和江南丝竹的悠扬韵味,始终有一种身处梦里家园的美妙体验。
“游过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走过许多江南古镇,还是这绸缎一样水晶晶的南浔古镇,最让我心驰神怡,不能释怀!
□刘宏江
新闻推荐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发陈旧遗骸DNA检测技术助抗日英烈魂归故里
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终于“找”到了她的父亲。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辉教授团队创新DNA鉴定技术,确认埋葬在山西平遥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