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公布,《人世间》《牵风记》《北上》《主角》和《应物兄》获奖。此前公布的10部入围作品中,呼声较高的《北鸢》《刻骨铭心》等遗憾未能入选。评论界和读者认为,今年的茅奖整体上中规中矩,没有意外的“黑马”,没有冷门,获奖作品均为意料之中的实至名归。
5部作品意料之中摘得茅奖
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布了本届茅盾文学奖名单,共有5部作品上榜,按得票多少顺序分别是:《人世间》(梁晓声)、《牵风记》(徐怀中)、《北上》(徐则臣)、《主角》(陈彦)和《应物兄》(李洱)。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它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现在,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张丽军是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之一。他介绍,评委们此前对申报作品进行了认真审读,近期更是封闭20天反复阅读学习入围作品。最终评委们投票选出了5部获奖作品,认为这5部作品从文学审美、艺术厚重以及格局框架上都非常出色,能够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水平。“整体来看,今年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水平都很高,阐释了当代文学和大众精神生活的对话关系。读者可以通过茅奖作品了解中国当代文学,从中获得慰藉和抚慰,这也是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初衷之一。”张丽军说。
在获奖的5名作家中,梁晓声、徐怀中、徐则臣和李洱均是多年来活跃在文坛,已经被大众广为知晓的作家。比起这几位,《主角》的作者陈彦可谓是文学界的“后起之秀”,在公众中知名度略低。“他的写作时间不长,但是一出手就是一流作家的水平。”张丽军说,《主角》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是一部厚积薄发的优秀作品。
李洱谈《应物兄》:我尽力了
记者了解到,前几天10部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产生之后,评论界和文学爱好者纷纷猜测最终能获奖的作品是哪几部。16日答案揭晓之后公众表示这个结果“中规中矩”,几乎没有意外。比如在入围的作品中,李洱潜心13年创作的《应物兄》呼声很高,虽然作品发表后也有少数争议,不过多数人认为此书获奖是意料之事。此前,《应物兄》已经获得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写《应物兄》,我想,我尽了力。”获得茅奖后,李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2005年春天开始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他还是一个30多岁、将近40岁的人,满头青丝;13年之后完成这部书时他已年过五旬,声音之中有了些许苍老。“我想,评委们对《应物兄》的现实品格表示了鼓励,对艰苦的文学探索表达了信心。”李洱说。
作家、评论家赵月斌表示,此次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和他此前的猜测差不多。《应物兄》他也读过,认为这是李洱创作多年的一个很大突破,也是当代文学中较为厚重的一部作品。评委张丽军则对《应物兄》给出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应物兄》是一部“大文化作品”,小说具备丰厚的文化含量,把对当代儒学传统的现代化思考融入到美学审美创作之中,提供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审美思考,同时对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做了一次深刻的探索性尝试。所以,《应物兄》之于茅盾文学奖当之无愧。
“70后”青年作家未来可期
从年龄布局上来看,此次获奖的5名作家年龄跨度非常大。年龄最大的获奖者徐怀中已经90岁,最年轻的获奖者徐则臣41岁,也是获得茅奖时比较年轻的作家。《北上》是作家徐则臣潜心4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赵月斌说,看到入围作品时他就猜测徐则臣获奖的概率很大。徐则臣是势头非常好的青年作家,上一届茅奖评选时他就凭借小说《耶路撒冷》入围,不过最后遗憾错过。“这几年徐则臣又做了很大的积累,扎实地做了功课才完成《北上》,这是能体现其创作水准的一部作品。”赵月斌说。
凭借《北鸢》入围的另一名和徐则臣同龄的青年作家葛亮,则在此次评选中惜败。对“70后”作家群体很有研究的张丽军表示,葛亮也是他非常关注的一名青年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如《阿霞》短小精悍,可读性强。近几年葛亮写南京的《朱雀》《北鸢》等长篇小说文化底蕴深厚,语言也别具韵味。对于此次《北鸢》未能获奖,张丽军觉得有些遗憾,但认为这不意味其作品没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葛亮本身是一名有很大能量的作家,提名奖本身就是对其文学创作的一种肯定。”张丽军说,对于葛亮未来的发展他表示“非常期待”。(新时报记者徐敏)
新闻推荐
□吴钩当时,辽国的大军正兵临澶州城下,随时都可以发起攻城之战。辽军统军萧挞览自恃其勇,一日出营督战,澶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