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因为退档两位河南过线贫困生引发热议。尽管两位考生符合相关规定,但北大以“高考成绩过低,入校后难以完成学业”为由,将他们退档。
在舆论关注下,北大招生委员会承认了退档一事确有不合规之处,并决定按程序补录高考分数542分和536分的两名考生。
国家专项计划是什么?相比统招,它的录取分数会降很多吗?除了国家专项计划,为寒门学子提供纵向流动的渠道还有哪些?那些通过专项计划上了名校的寒门学子表现究竟如何呢?
“国家专项计划”,寒门学子的特殊通道
这次北大退档事件发生在国家专项计划的招录过程中,什么是“国家专项计划”?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专门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等贫困地区学子的定向招生计划。截至2018年,该计划参与高校共263所,累计招收了近30万的本科生。
与自主招生不同,国家专项计划不由高校组织笔试面试进而给出降分录取优惠,而是采取单设批次、单独划线的招录办法。该计划在本科批次前开始投档录取,若未完成计划,则要多次公开征集或调整给有合格生源的省份;如果还未招满,则适当降分录取,但不能调整给统招。
国家专项计划的出发点是为了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因此,各省的计划名额基本与当地贫困人数基本成正比。云南、贵州、甘肃、河南等贫困人口数量较多的省份,国家专项计划的名额也相对较多。
国家专项计划进名校,许多分数并不低
在今年河南省的国家专项计划中,北京大学理工科招生名额为8人。在第一志愿为北大的考生中,第6名考生成绩是667分,而第7、第8名分别为542分和536分。同年,北大在河南理科的统招投档线为684分,接近150分的分差或许让很多人觉得通过国家专项计划上名校很容易。但实际上,这种“捡漏”的情况只是少数。
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两所中国最知名的高校为例,澎湃新闻梳理了2019年它们在9个省份国家专项计划的招录情况(全国共有22个省份实施“国家专项计划”)。与统招的相关数据相比较,我们发现国家专项计划的招生数量其实并不低,有的省份甚至达到了统招人数的一半。在绝大多数省份,国家专项计划的投档分并没有大幅低于统招的最低分数,有的省份咬得还很紧。
寒门学子上大学的专项计划还有哪些?
国家专项计划其实是面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中的一块拼图,另两块拼图是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这三大计划试图畅通寒门学子纵向流动渠道,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等农村贫困地区已经开展七年。
地方专项计划由各省(区、市)本地所属重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数原则上不少于本校当年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2017年,地方专项计划招生人数要求在2016年基础上增加10%以上。当年,地方专项计划录取各省(区、市)农村学生将近2.7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3700人,增长幅度是16.2%。
而高校专项计划由95所高校承担,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73所,其他部委直属院校9所,原则上招生规模不得低于年度本科招生规模2%。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北京大学的“筑梦计划”即属于高校专项计划。
寒门学子如何完成学业更关键
此次事件中,北大的退档理由提到“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而有的研究也关注了此类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的崔盛教授等人,曾在8所重点高校(4所“985工程”高校,4所“211工程”高校)开展了“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学生成长与发展调查”,有961名国家专项计划学生和299名高校专项计划学生参与了调查。
调查发现,这些专项计划学生在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学习上都普遍存在困难,且有“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目标比较模糊”的问题。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有40%的学生觉得很难;而在基础课中,最让这些贫困地区来的孩子觉得头疼的就是英语口语和听力,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觉得它们有难度。
通过专项计划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在进入名校后,除了要面对生活环境、社交圈子的巨大变化外,在学业方面,还得面临从优等生到中等生的身份转变。
这些学生高考成绩虽然没有统招高,但大多在高中时也名列前茅。步入大学后,因为名校吸纳了各地的尖子生,成绩排名将重新洗牌。与统招生一样,这些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优等生,有一些将不再拔尖,排名靠后的人数也会有所增加;但是,大多数样本成绩位于中段位,分布上没有明显异常。
新闻推荐
针对上海交通主管部门开启第二轮网约车平台上户检查,8月14日,滴滴方面回应称,正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持续推进网约车合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