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曦
加强对美容行业的管理和对美容市场的整顿,已经迫在眉睫;尤其对那些曾有前科的店铺,监管部门更要采取重点关注、突击抽查的方式,一旦发现其故伎重演,该罚款的罚款,该取缔的取缔,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
在美容院花3000元买下一套宣称“效果显著”的中医堂化妆品,连续使用数日后竟引发肾病,直至一度昏迷被送进ICU,江苏兴化市民王女士在遭此飞来横祸后,果断报警。在司法机关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汞超标1万倍的美白化妆品生产和销售网络被曝光。经二审宣判,14名被告人和两家被告单位均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获刑,两名主犯均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25万元。
按现行国标,化妆品中汞的添加量不得超过1mg/kg,而涉案的化妆品汞含量竟超标万倍,这哪里是效果显著的美容神器,简直是伤人不眨眼的毒药。好在王女士及时就医,最终才未酿成悲剧。据悉,致其中毒的“中医堂”系列化妆品,是由广州某生物科技公司出品,专供美容院使用和出售。该公司倒是依法取得过营业执照及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但人家玩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合法业务只是掩护,非法的美白产品生产和销售才是获利的重头。这种不符合国标的产品被包装成高大上的货色,标上令人瞠目结舌的价位,在街头巷尾的美容院,经所谓的美容导师之手隆重推出,掏空了一批又一批爱美人士的钱袋,也让他们的身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摧残。
像这样“捞钱无底线”的生物科技公司,从全国范围看并不在少数;而每年曝出的因使用问题化妆品导致毁容、伤残乃至死亡的案例,也是多如牛毛。这些公司绝不是什么小作坊,领导层也大多有较高学历和业内经验,如果认认真真搞研发、做产品,未必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可往往过于急功近利,满脑子都是一夜暴富的念头,难免走上歪路,以身试法。他们自以为掩饰得很好,暗道也修得妙,与各美容院的配合天衣无缝,但是未取得批准文号的三无产品,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哪天被引爆,灰色利益链上的诸位一个也跑不掉,相关负责人不得不到高墙之内面壁思过,直至被刑满释放。
一般而言,正规的商业销售渠道有着严格的进货和出货制度,几乎极少出现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品,基本能做到让消费者满意;而一些非正规的销售渠道像小美容店等,经营者本身就心术不正,加之有关部门的监管频率和监管强度还不够,这些店铺沦为问题产品的集中地,也就在所难免了。可以说,加强对美容行业的管理和对美容市场的整顿,已经迫在眉睫;尤其对那些曾有前科的店铺,监管部门更要采取重点关注、突击抽查的方式,一旦发现其故伎重演,该罚款的罚款,该取缔的取缔,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无论如何,消费者在选择美容产品时还是要多些理性,少些冲动;本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神仙水,化妆品的作用其实十分有限。一周美白,三周变样,这种促销的鬼话听听也就算了,千万别信以为真,被人牵着鼻子走。现如今商家套路深,消费者万一着了道,投诉、举报走起来,报警也是可以的,为自己维权,也是在防止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新闻推荐
4月1日,《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印发实施。各地具体方案4月底全部出台,5月1日落地实施,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降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