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津深之蓝公司展示的SUBLUE水下推进器产品。麦田 摄/视觉中国
“今年上半年,深之蓝公司的工业级产品白鲨Mini水下机器人进军日本市场,同时还有两款新的消费级产品也将上市。”在近日举行的一次产品展示会上,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岳山说。
作为扎根天津的民营企业,深之蓝已经成长为国内水下机器人行业的领军者,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
深之蓝只是天津近年来智能科技发展中的一抹亮色。今年上半年,天津经济新动能快速积聚,智能科技正引领天津产业发展新方阵。
天津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天津市生产总值1037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经济运行逐季向好。上半年,天津新动能快速积聚、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服务机器人增长42.3%,工业机器人增长40%。
智能科技作为“领头雁”
自1999年起的十几年间,天津经济增速一直全国领先,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到了2017年,天津全市GDP增速仅为3.6%。
“经济增速掉下来,首先是天津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所致。”天津市统计局局长武军定直言。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刘刚认为,从长期看,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尤其是重化工产业产值在工业结构中占比过高,是天津经济增长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
去年举行的天津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结构偏重偏旧、新动能增长点青黄不接、资源环境难以为继、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长期困扰天津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生死关头”。
穷则变,变则通,经济增速下跌最终倒逼雁阵式产业新方阵的崛起。一般而言,自然界中的雁群会选择最强者领飞,在空中组成雁阵,紧随其后的大雁可以借助前一只大雁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在相互借力中形成最大的合力,产生“雁阵效应”。
目前,天津正全力打造智能科技引领的产业新方阵。这一新方阵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现代石化等优势制造业为支撑,以量子信息科学、新一代能源技术、先进材料、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为增长极。
“天津在新时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选择把智能科技作为‘领头雁’,建设‘大智能’产业集聚区,培育‘大智能’创新体系,构建全国一流的智能科技创新生态尤具前瞻视野。”刘刚说。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尹继辉表示,建设“天津智港”,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总目标是把天津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智能科技产业创新高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让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天津港这个繁忙的北方第一大港,人们的目光被一台无人驾驶智能卡车所吸引:完全不靠司机,可以精准行驶停靠,灵巧接卸避障。
这是在天津港开启试运营的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已经成为天津智能制造的闪亮明星。
今年上半年,天津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3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7%,高于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长水平。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天津港向“智慧”“绿色”“枢纽”要高质量发展动能、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的实践成果。
天津港集团副总裁罗勋杰介绍,天津港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新一代5G通信技术实现人工集装箱岸桥自动化控制作业的港口,全国第一个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码头设备自动导引与精确定位的港口,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实现传统人工集装箱码头全场地作业设备自动化升级与操作智能化装卸的港口。
为了催生更多像天津港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一样的科技新品,天津实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对12家加大研发投入的智能科技重点企业给予奖励,奖补资金超过2亿元,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资11.8亿元。
根据科技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8》显示,天津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0.75%,位居全国第三位。天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1家,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二位,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09家。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7年开始,世界智能大会连续三届在天津举办,已有数千亿元投资额的智能科技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天津。
几度播洒已然结出硕果。近年来,天津科技创新成果频出:全球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脑语者”正式发布,世界首个人工智能供热解决方案落地应用,“海燕”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刷新世界纪录,妙手微创手术辅助机器人、国产64核高端芯片等填补国内空白,脑机协同、智能传感芯片领域进入国家布局,天津麒麟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了解,天津日前出台了《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对经认定的“杀手锏”产品给予100万元的财政补贴,重点新产品给予不超过20万元、“专精特新”产品不超过5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按照企业上一年度研发费用给予1.5%的补助,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按2.5%补助,补助额度最高500万元。
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门槛低了、手续少了、效率高了、服务好了,开公司更快捷了,做生意更便利了……”这是最近一段时间,记者在天津各区市场监管业务大厅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
眼下,天津正以深入实施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一制三化”改革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为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沃土。
不用求人,办事方便。天津推出承诺审批事项700多项,实现24证合一,一般工程建设项目从取得土地到开工的时间不超过80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天以内,超过一天半就要被追责;96%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减少了80%。
天津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059号帮办专员刘昕篪说:“通过我们公益代理服务团队,完成要件合格化,协助全程网报,办事人可以不去窗口,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刘昕篪负责公司变更、外企事务、股份制等业务,“平均每天接待四五十人,办事效率相比改革之前,差不多提升了一倍。”此外,从2017开始,天津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1057亿元,有400多亿元是全国统一的,623亿元是天津的自选动作。“2018年,天津工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4.01元,同比下降0.91元,入围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十榜单。”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周胜昔介绍。
成本的洼地,造就了投资的高地。今年上半年,天津投资增速17.4%,成为全国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建项目1359个,增长18.5%,经济发展新动能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闻推荐
本报武都讯8月6日-7日,武都公路段支部、工会负责人慰问了高温天气坚守在公路各条战线的养护工,为他们送上了矿泉水、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