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河于民”不仅要打通杭州运河沿岸的绿色廊道,也要将这些成片的老厂房利用起来,赋予其适用于现代城市生活的文化功能,让运河沿岸真正成为老百姓公共活动、休闲娱乐的集聚场所。(8月10日《人民日报》)
在历史长河中,大运河一直伴随着杭州市的发展,也在城市兴盛繁荣过程中发挥着较大作用。然而,沿运河地带也曾布满各类工厂,运河工业的历史变迁到现在,原来支撑城市发展的工业遗址,现已成为“包袱”。而如何积极保护、适度干预、合理利用工业遗产,使其华丽转身,就是解决工业遗产问题的好选项。
想要激活这些工业遗产,需重塑老厂房与运河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使其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要利用其价值,服务于城市发展。对此,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就是“两全其美”。
如此,不仅可以突出工业遗产产业特征,让其继续展现城市的工业美,还有利于工业遗产氛围的塑造,引起使用者和参观者的共鸣。以前的老厂房变身城市“文化客厅”,人们漫步于杭州大运河两岸,已听不到工厂机械轰鸣声,看不见忙碌的工人,看到的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博物馆、兼具历史与时尚的酒店,体验着历史的同时,又品味着现代生活,谱写着新的故事……
工业遗产,不仅记载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同时记录了我国早期工人吃苦耐劳的群像,通过这些遗产,可以探寻当时中国人不畏劳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智慧和精神。如今,很多老工业城市,已把工业遗址变成了“金山银山”,使那些本是“包袱”的工业遗址变成了漂亮的城市公园、湿地、花海等,展示了新时代我国这些城市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英姿。
可见,工业遗产,也可以变“包袱”为“财富”,只要用心、精心、尽心,当年那些尘封的工业遗产就会再次“活”起来,惠及当下的人们。而杭州大运河段的工业遗产华丽转身,为城市文明添新景,就是一个例证。运河老厂房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运河沿线一张新的文化名,也成为中国工业永不磨灭的“真迹”,作为城市的一部分,继续造福于后人。刘天放
新闻推荐
8月10日,在上海市莘松路,车辆在积水中行驶。(新华社记者刘颖摄)据新华社上海8月10日电(记者李荣)上海台风警报已连升三级至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