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国际军事比赛-2019”的子项目“晴空”技能赛在中国新疆库尔勒赛区正式拉开帷幕。“晴空”是专为陆军防空导弹兵而设的比赛项目,设置技能赛、多能赛和综合赛3个阶段,每支参赛队18人,中国、白俄罗斯、埃及、巴基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委内瑞拉7个国家共126人参赛。由于在“晴空”比赛中会使用便携式防空导弹和机枪实弹射击靶标,故被认为是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此次以围绕便携式防空导弹开展的“晴空”技能赛为契机,顺道谈一谈当今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展。
“晴空”比赛现场发射便携式防空导弹。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多平台化,从单兵武器到通用武器
便携式防空导弹最初出现时,采用的是单兵携带和发射的模式,第一代的美国FIM-43“红眼睛”和苏联9K32“箭”-2两个型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均是如此。这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由于研制年代较早,射程较近、威力较弱,相对而言外形尺寸和战斗全重也较小。具体来说,美国FIM-43“红眼睛”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战斗全重为13.3公斤,全长1.4米,射手肩扛发射时还是能够承受得起。但是,随着后来第二代、第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出现,为了提升射程和毁伤威力,其战斗全重也开始猛增。比如典型的第二代便携式防空导弹——英国“吹管”的战斗全重就达到了21.5公斤,而且发射装置前部加粗,外形看上去类似一枚大号木柄手榴弹。如此重量再加上特殊的外形设计,使得射手肩扛“吹管”便携式防空导弹会非常吃力。
当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展到第三代,如此次“晴空”比赛除俄罗斯代表队外各国参赛队伍使用的“前卫”-2便携式防空导弹,其战斗全重18公斤。笔者此前曾在珠海航展上体验过与实弹等重的“前卫”-2训练模拟器,最初肩扛时还觉得可以承受,但是时间一长还是坚持不住。在央视《军事纪实》栏目中,也曾有过一集节目,讲的就是陆军便携式防空导弹射手比赛,谁能够在肩扛导弹的状态下坚持时间最久、姿态最稳,谁就是冠军。可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射手,要付出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
也正是基于便携式防空导弹重型化的发展趋势,西方国家率先采用了发射架设计,比如瑞典RBS-70、法国“西北风”以及英国“星光”等型号。这些型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都采用了配备座椅的简易三脚式发射架,由发射架来承受整个发射装置的重量。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减轻了射手的身体负担,还提高了瞄准与跟踪空中目标的稳定性,而且可以加装重量与尺寸更大、性能更先进的观瞄/火控系统,这样一来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作战效率可大幅提高。当然,这样设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便携性、机动性和灵活性,可谓是有得有失。因此,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作战环境的要求,在性能方面做出取舍。
一旦将发射架纳入设计基础后,便携式防空导弹就可以向多平台方向拓展。比如,对原有的简易发射架进行改进设计,就可衍生出车载发射架,以及能安装在水面舰艇上的舰载型发射架。此外,外军还进一步将便携式防空导弹挂载到武装直升机上,作为空战自卫武器使用。这种多平台化的发展模式,不仅大大拓展了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作战范围,使其从纯粹的单兵武器发展成能适应多种作战环境的通用武器,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作战人员还可以从军舰、车辆以及直升机等平台上取下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射筒,再配上观瞄系统,便又可以作为单兵武器使用。这种作战灵活性恐怕是其他任何一种防空武器都无法做到的。
装备了“毒刺”导弹的美国AN/TWQ-1“复仇者”近程自行防空系统。资料图
体系化,加装底盘提升全方位作战性能
在多平台发展的同时,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作战使用还带来了体系化作战的要求。也就是说,虽然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射由一名射手便可完成,但是目标的发现、瞄准、跟踪等一系列步骤,却远非一个人所能独自完成的。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一个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小组至少是由两名作战人员组成的,其中一名是射手,另一名则是观察手。观察手通常配备高倍望远镜,通过视觉与听觉来发现空中目标,并判别是敌是友。假使是敌方空中目标,观察手就会立刻将方位告知射手,由后者来实现导弹导引头对目标的截获和跟踪,随后在合适的距离上发射导弹,拦截目标。如果是采用发射架设计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则整个作战小组的人数还要增加至3人或4人。
目前,随着技术和作战环境的发展,单纯依靠人员自行搜索和跟踪目标已经无法再适应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作战要求。特别是在某些复杂的作战环境中,比如山地、丘陵与城市等,留给作战人员发现和搜索目标的反应时间很短,因此,在这些复杂的环境中作战就需要更加先进的对空预警和探测手段,比如单兵雷达以及红外观瞄器材等。不过,在便携式防空导弹向多平台方向发展的同时,尤其是车载型出现后,其实对空搜索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国外大多数便携式防空导弹都发展出了车载型,其通常都是以轻型轮式车辆或者履带车辆作为底盘。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复仇者”近程自行防空系统,其装备的就是“毒刺”导弹,采用“悍马”高机动轮式越野车作为底盘。苏联也参考美国“复仇者”近程自行防空系统的研发模式,发展出了“箭”-10近程自行防空系统,其同样使用与美国“毒刺”导弹类似的9K38“针”式导弹,只不过其底盘采用了越野性能更好的MT-LB通用履带车。
由于此类采用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近程自行防空系统有底盘作为承载体,不仅备弹量大大增加——美国“复仇者”和苏联“箭”-10近程自行防空系统的发射架都有8枚待发导弹,而且可以装备性能更好的光电观瞄系统,对空探测距离大大增加,底盘还增强了作战人员的机动性和防护力。此外,假使再为近程自行防空系统配备1辆搜索雷达车,便可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防空作战系统,具备独立作战能力。
其实,我国军工企业在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车载化方面也进行过技术探索。比如,有的方案采用分布式设计,平时导弹射手由装备光电观瞄系统和搜索雷达的轻型车辆搭载,作战时射手携带便携式防空导弹下车,进入隐蔽发射阵地,而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指示则由车辆来完成。当射手肩扛便携式防空导弹锁定目标后,即可发射。这一方案的好处在于可在不改变防空部队现有编制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以最少的资金实现最大的作战效能提升。
而更多的我国军工企业推出的则是一体化近程自行防空系统。比如,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FLV-1近程自行防空系统采用了4×4高机动装甲越野底盘,其作战系统则集成了2具四联装导弹发射架、光电观瞄系统以及小型搜索雷达,可发射各型“前卫”系列导弹,总体作战性能明显要优于美国“复仇者”和苏联“箭”-10近程自行防空系统。
苏联9K35 “箭”-10近程自行防空系统。资料图
多用途化,从单一对空到对地对海全能
便携式防空导弹最初研制目的就是打击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攻击机、直升机等目标,可以说是为了应对超低空突防战术而产生的。如今,现代空袭作战模式已经由以往的凌空攻击发展为防区外打击。即便是武装直升机也可以凭借远程空对地导弹,在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射程之外发动攻击。正因如此,在目前的空地作战环境下,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主要作战任务已经从拦截有人驾驶战机和直升机,转变为拦截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所以便携式防空导弹在未来的发展也必须要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转变。
此外,随着便携式防空导弹所采用的导引头类型多样化,其多用途作战能力也将得到很大的拓展。早期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基本上都采用红外热寻导引头,后来则发展到抗干扰能力更强的双波段(红外/紫外),乃至三波段(紫外、近红外和中红外)导引头。采用这类导引头的便携式防空导弹通常只能攻击空中目标,而如果换成红外热成像导引头和半主动激光导引头,则完全有可能实现对地面以及海面目标的攻击。此前,笔者曾经在专栏中介绍过欧洲MBDA公司进行“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摧毁海上小型无人艇的测试,并且取得了成功,证明了这一战术的可行性。
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山地或者城市战中,一个便携式防空导弹小组发现敌方轻型车队正在通过。在以往的情形下,这个作战小组也只能束手无策了。可是,如果他们装备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恰好配备了红外热成像导引头或半主动激光导引头,那么就完全可以发射导弹打击敌人。虽然便携式防空导弹所装备的小型高爆破片战斗部无法对付中型以及重型装甲目标,但是用来摧毁“悍马”之类的轻型车辆以及杀伤人员则是绰绰有余了。
新闻推荐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24、浙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