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做了微调,在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这一变化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要素的具体表现。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是最务实、最有生命力的改革之路。这样的高考命题改革思路,是给应试教育理念降温的有效举措,也是消除高分低能现象的有力举措,有利于培养和选拔高校需要的人才。
如何高效率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对不是刷题,不是题海战术,不是思维套路化。直面问题,忠实地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欠缺质疑精神的学生,高考物理想获取高分,不再容易。
在习题教学中,借助习题,学生可以深化认识、巩固知识,可以优化知识的存储状态和存储结构,这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种现象:学生普遍反映“一听就懂,一做就懵”,这表明物理习题教学,我们并不成功。刷题教学法,罪莫大焉。
但是,为什么刷题教学能够盛行?刷题教学,是技术含量最低的教学方式,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可以操作。刷题教学法之所以迷惑了很多人,是因为平时的考试题绝大部分不是“新题”,大部分学生靠的是“记忆”和“模仿”就可以解题,获得较高的分数。于是乎,大量刷题,“熟能生巧”的思想认识根深蒂固。刷题,处理“题”的态度是“刷”:求快、求多、求重复;不疑、不议、不深入。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倾向于条件反射,不利于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品质,导致“开新题”非常乏力。显然,刷题教学法对于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很有限。
怎样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是物理教学最大的难点。教师在习题教学中,每一道题的讲解,应当有意向学生示范“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和方法,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品质,追求解题过程中逻辑的流畅自然。对于学生,只有在试图用好一个工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悟到如何正确地“把握”这个工具。比如一把斧头,递斧头给别人时,你“握”的可能是这斧头的头,而不是柄。可见,拥有知识,不见得在需要用的时候就能用得上。以不恰当的方式拥有知识,这知识就无法用得上。知识是如何被你把握着,严重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使用它。
如何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呢?放慢节奏,引领学生脚踏实地拿起知识真诚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把每一道题目当新题做,每一道题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给命题人答疑解惑的姿态认真分析并解决问题。以这样的理念教出来的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模样的题目也不可能“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对考题不作心理预设。物理习题教学,提倡“嚼”,而不是“刷”。引导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学习,把原来多做一本练习册的时间用于多读一本不同版本的教材,是可行的,是高效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在质疑和冲突中学习,学生建立有感觉的知识体系。通过扎实的成长提起了分,那才是稳定的转变。
如何评判老师是否认真分析讲题?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可以不用心里装着答案讲题;(2)是否用一种陌生的心态去对待这道题目;(3)是否用一种未预设的逻辑分析问题的始末;(4)是否有思维的拓展或举一反三;(5)是否有题末总结。
如何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分析解题?判断的主要内容有:(1)能否确定基本模型;(2)能否用粗略的语言展现物理过程;(3)能否大概说出关键条件或关键问题或关键卡壳在哪里;(4)能否确定基本解题思路。
熟能生巧是真,但是,学习物理不能指望题做多了就行。见多识广挺好,但是,学习物理不能指望各种题都练习到。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吧,让学生以扎实成长面对应试,说不定你会有个意外的收获呢!
新闻推荐
我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回大巴山老家,地区管事的对我说:咱这儿装不下人了你回县里吧,县上管事的说:咱这儿装不下人了你去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