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经费投入与教学质量一般而言是成正比的。图为2019年5月26日,广西南宁,广西大学毕业生在该校礼堂门口将学士帽抛向空中,欢庆大学毕业。 IC 图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考生选择大学的因素很多,包括:大学所处的地域,大学自身的名气、历史底蕴、专业的实力、国际化的比重、师资力量、就业去向、校友构成、校园氛围、宿舍条件,甚至男女生比例等。
但大学学费多年来似乎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主要原因可能是:在中国内地,无论是顶尖名校还是普通院校,各院校本科学费水平都差不多。个别办学成本确实较高的专业如影视等,收费稍微贵些;民办大学的本科学费水平稍微高一些,但一般被民办大学录取的学生没有其他选择,所以学费贵不贵也就无所谓了。
本文探讨大学学费,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内地大学学费的历史、现状,大学学费背后的理论基础,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学费走向,未来中国内地大学学费的发展趋势,大学学费和办学质量的关系。
一、中国内地大学学费发展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学是不收取学费的,毕业则由国家统一分配,择业无自主权。
改革开放以后,大学本科逐步开始收取学费,当时有计划内公费生和计划外自费生的区别,公费生基本不收学费,自费生需要交纳培养费,以补充高等教育开支的不足。
1994年,国家开始在部分教育部属院校试点收费体制并轨改革(即公费生和自费生的并轨),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普遍收取学费的开始。当年的本科学费基本在800至3000元之间,根据大学所在地的物价不同有所区分,其中地处天津的大学一般学费800元;地处北京的大学普遍在1000元左右;地处上海的大学一般在1500元,但上海外国语大学已经达到3000元;地处广州的大学当年就达到了2000余元,像广州外国语学院已经高达3000元。
1997年,大学开始全面并轨收费,为应对大学扩招带来的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本科学费上涨较快,到2000年,基本就达到了每年5000元的水平(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2000年的5000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以某大学金融系为例,从1994年到2000年,7年时间内,大学本科学费上涨5.25倍,这基本是全国大学学费的一个缩影。学费上涨速度过快,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政府开始深化学生资助体系,如最主要的学生资助手段,用以满足困难学生交学费的助学贷款,就是从1999年启动的。另一方面,政府控制了本科学费上涨的速度,从2000年到现在的2019年,将近二十年时间过去了,大学本科学费基本没有比较大的上涨。
硕士生也经历了公费生和自费生并存、公费生不收费而自费生缴纳一定学费的阶段,后来进行了并轨改革,现在无论是学术硕士生(以下简称学硕)和专业硕士生(以下简称专硕),都要收取学费,但学硕可以通过奖学金等资助手段来抵消部分或全部学费。
博士生培养由于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研究人才的作用,正外部性最大,接近“公共产品”,因此除招生人数极少的委培生和定向生以外,全日制博士生一直维持不收费的模式。
二、中国内地大学学费的现状
公立大学本科学费一般处于每年3000至8000元之间的水平,根据不同地域和不同专业略有区分,但个别培养成本高的专业,如艺术类专业,则高达每年数万元;民办大学本科学费一般在每年2至3万元左右。
硕士生培养方面,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学硕,学费一般在每年1万元以下,而注重实践、瞄准就业的专硕,学费一般在每年2至10万元之间。以几种常见的、报考较多的专硕为例,工商管理硕士(MBA)学费一般在每年8至10万元左右,金融硕士学费一般在每年3至8万元左右,会计硕士一般在每年2至7万元左右,法律硕士学费一般在每年1.5至3万元左右(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学校档次、学科水平不同有一定差异)。
博士生中在职博士生招收很少,这部分博士生一般以委培和定向方式培养,每年学费1至2万元不等,但所占比例很小。全日制博士生基本免学费,且国家和学校一般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三、大学学费的理论基础
为大学学费提供合理性论证的理论主要包括收益论、居住地论和支付能力论。
收益论认为,高等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的获得方式,上大学所交的学费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接受高等教育可以使个人受益,所以上大学要交学费。又由于高等教育可以创造社会利益,所以大学生只需要交一部分学费,其余部分应由国家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收益论主张以个人回报率的高低来确定学费。
居住地论认为,本地大学的经费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本地居民的纳税,因此本地居民享有低学费的权利。该理论确立了大学学费与本地居民纳税之间的关联。
支付能力论认为,学费的标准要以居民的支付能力为基础,不能超出居民的最大经济承受能力。
依据上述理论,目前在我国,关于大学学费的争议,焦点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是,不同档次学校的学费并没有因为回报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名牌大学和一般大学的学费基本在一个水平上,这不符合收益论的思想。
二是,学费没有差异,对所有人都收取相同学费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公平,实际上补贴的是中产及以上家庭。由于中小学基础的差异,考入名牌大学的相当高比重的学生是来自大城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子女,而考入一般大学的多是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差、未来收益低的学生,这是近来引起社会关注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现象。因此名牌大学学费低,实际上补贴的多是中产及以上家庭,社会经济中下阶层的家庭大部分是享受不到的。
三是,公立大学本科学费普遍较低,实际上补贴了市场化收费的培训机构。公立大学是高校的主体,其学费有高额的政府补贴,而市场化收费的各类外语考试培训、司法考试培训、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培训等,一期课程收费动辄高达数万元,学生上一个几个月的辅导班的学费,就可能超过公立大学四年的总学费。这种现象在一线城市并不罕见,实际上变成了公立大学在补贴私立培训机构。
四、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费发展趋势
在美国,主流观点依据其文化传统认为,个人需要通过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和社会承认,因此大学一直收取学费。其社会也鼓励青年自立,并认为充足的经费才能保证教育质量。此外,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联邦和州政府都减少了对公立大学的经费补助,私立大学主要的经费来源——大学投资基金也在次贷危机中损失严重。于是,不论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和以前相比都更加依赖学生的学费。因此,十多年来,美国大学学费上涨飞速。
英国和美国的情况类似,近年来因大学学费不断上涨,国内学生反应强烈,已引发多次示威游行,抗议政府削减大学经费和提高学费。
欧洲大陆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公立大学是主体,一直不收取学费,这是和其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但近年来,德国有七个州经历了收取大学学费然后取消的反复,法国则从欧盟之外的外国留学生入手,开始对他们本科和硕士阶段分别收取2270和3770欧元的注册费(相当于学费),来缓解高等教育经费的不足,但博士阶段暂缓收取注册费。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弥补高等教育经费的不足,近年来还有一个相似的趋势,那就是大肆吸收外国留学生来就读本国的大学,以获取学费收入。这其中,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主要留学生群体,尤其是学费高、政府资助少的硕士项目,更是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集聚地。有的英美大学的热门专业如金融专业的硕士项目,全班学生90%以上来自中国大陆,为这些发达国家贡献了不少的学费收入。
五、未来中国内地大学学费的发展趋势
探究大学学费的发展趋势,首先应该考虑大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内地的大学基本包括三种类型:公立大学、民办大学和中外合作大学。现在内地的高等教育还是以公立大学占主体,覆盖高中低三个层次(实际上,不能简单地把大学区分为高中低,但为和当前社会的普遍认知接轨以说明问题,暂时采用这一分法)。
2018年,中国内地共有高校2663所,其中民办高校750所,占全部高校的比重为28%。民办大学目前还没有得到家长和考生的青睐,一般认为其办学层次较低,但近年来出现了个别民办名校,如西湖大学,未来民办大学之间的档次会拉开,有可能再出现一开办起点就很高的民办大学,形成高端+低端这种哑铃型的结构。
中外合作大学也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且办学档次不低,比较著名的有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整体而言都处于中高端的位置。未来的内地大学很可能会体现出以下特征:低端大学由民办和公立大学构成;中端大学主要是公立大学;高端大学由公立和中外合作构成,加上极少量的民办大学。
未来,内地高校的学费会根据大学类型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中外合作大学由于一直处于高端的位置,其学费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本科生学费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其2019年入学的本科生学费为第一、二学年每年人民币12万元,第三、四学年每年人民币18万元,面向全国仅招收226名学生。这个学费水平,高于公立顶尖名校如清华、北大数十倍,学费高、招生少,基本上属于美国文理学院那种精英教育的办学模式。硕士生学费以昆山杜克大学为例,其2019至2020学年的学费为253841元,相比上海纽约大学的本科生学费还贵了不少。
预计未来中外合作大学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学费还会逐步上涨,且上涨幅度可能会与合作的外方大学自身学费上涨同步,但应该还会低于外方大学在母国的学费水平。
高端民办大学,严格讲内地目前只有西湖大学一所,而且还没有招收本科生,目前只有博士生,全免学费。未来如果举办更多的民办名校,并且招收本科生,有可能沿袭上海纽约大学的办学路径,即“高学费、低人数”的美国文理学院精英教育模式,预计未来学费水平也会在每年15万人民币左右并稳步上涨。
大部分其他民办大学,基本没有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目前本科学费在2至3万元之间,但个别大学如上海兴伟学院,学费接近每年15万元,不过目前社会承认度还不高,这些大学由于接受政府一部分的资助,预计学费上涨幅度不会太快。
公立大学方面,估计未来博士生培养仍将维持全免学费的模式;学硕学费应该也会比较稳定,但专硕可能会随着物价变动以及报考市场情况的变动而继续上涨,且上涨幅度会比较大。本科生学费有可能也会上涨,但上涨幅度应不会太大,毕竟本科教育更接近“公共产品”,波及面广,政府会调控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绝大部分公立大学实际上呈现的是一种“低价低质量”的高等教育,这很难称得上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六、大学学费与办学质量
“如何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近几年的教育热点。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社会给家庭带来的危机感,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竞争激烈,种种因素综合决定了中国父母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学区房的天价、校外培训的火热和出国留学的大幅增长,无不是这个问题的集中反映。
像前文已经述及的英美大学的一些硕士项目,每年学费加生活费需要30至40万人民币。这还不是英美的顶尖名校,毕业回国的就业前景也并不乐观,但很多学生及家长仍趋之若鹜。另一方面,我们的硕士项目学费普遍便宜,国内的生活费也远远低于国外,为什么很多地方大学的硕士项目招生很不乐观?这种现象很值得深思。
对一般民众来说,他们更加看重大学的教学;大学的研究,相对而言他们感受没那么直接,但对国家和社会而言也非常重要。
经费投入与教学质量一般而言是成正比的。如果政府财力有限,则经费投入很大程度上要来源于学费。以下从博士、硕士和本科三个阶段来分别分析。
大学对博士生培养投入了巨额经费,导师也有相当经费补助,因此博士生培养质量虽然由于多方面的影响不一定非常好,但仍可能是本硕博三个阶段中最好的。
专硕的培养中,学费越高的专业培养质量相对越好,因为大学获得了学费收入,能够请到好的师资,如很多MBA项目是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邀请某个领域最好的教授授课。另一方面,学生缴纳了巨额学费,也会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这对这些专业的办学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从而推动这些专业越办越好。
学硕的培养则类似博士生,主要看导师个人。
本科生可能是培养质量最不乐观的。一方面,师生比不乐观,很多课都是大班授课。另一方面,不像硕士生和博士生那样可以和导师单独接触较多,绝大多数本科生并没有接受教师言传身教的机会,虽然很多大学采取了教师坐班答疑的举措,但效果不很理想。
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校外培训和实习的冲击。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很多本科生很早就在校外上辅导班,考取一些资格证,同时在一些企业实习,希望获得实践经历,为将来就业加分,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大学正常的教学,很多同学主要精力变成了考证,对大学的专业课程不屑一顾。
要想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更多经费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学费可能是关键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这样才能招到足够的师资。此外,要确保实现20至30人的小班授课,将课程由老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再就是,必须同时提高教师的收入,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大学授课,而不是必须要在社会上兼职赚钱养家。
当然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并不是仅仅靠提高学费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很多大学管理体制的变革,如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从管理体制上保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积极性,等等。
新闻推荐
长江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身浅灰色或灰白色,头部钝圆,素有“水中精灵”的称号。长江中生活的白鱀豚、长江江豚,在长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