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怎样爱却是父母的难题。溺爱肯定不行,养出一个啃老的孩子,无疑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敢不敢让孩子缺爱?答案是也不行,孩子缺爱会导致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有可能造成性格扭曲。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呢?中国台湾著名主持人郜莹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郜莹本来是一个照顾孩子无微不至的妈妈,后来她发现一对儿女对她过于依赖,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更谈不上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于是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做一个“不合格”的妈妈。儿子找不到东西问妈妈,郜莹用“等一下”“忘记了”来拖延;4岁的女儿上完厕所,手上、裤子上沾了粪便,郜莹也不帮忙,任由孩子自己处理……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们感到这个妈妈太无情了。女儿曾气呼呼地说:“你这个妈妈当得太差了!你为什么不去别人家看看?看看別人的妈妈,对孩子照顾得有多周到!”
看着孩子由事事需要仰仗父母照顾,到自己跌跌撞撞地学习自理,郜莹虽不忍心,但也明白,此时她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帮助孩子获得将来离开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她养育出的孩子才是“合格品”。真正的爱,不就是看着孩子渐行渐远,走向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吗?
在经济上,郜莹拒绝做孩子们的提款机。儿子想利用假期和同学去旅行,求妈妈资助。郜莹只承担伙食费,因为伙食费是列入家庭必须支出项目的,至于交通费、住宿费,因为是非家用计划支出,所以只能借贷给他,以后要以零用钱或以打扫房间、洗衣洗碗等劳动来偿还。女儿想看国际巨星歌舞秀,入场券要数百元,请示妈妈。妈妈立批“可”,但左手给钱右手就伸手要借据,并要求女儿分期偿还这笔借款。追讨欠款时,郜莹不讲情面不通融,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花钱时痛快,还钱时痛苦”的滋味。
郜莹认为,没有吃过赚钱苦的孩子,没有资格提前享受花钱的快乐。如果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在养大孩子花钱胃口的同时,是否想过,自己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辈子大手大脚的金钱吗?如果有朝一日孩子失去了父母这台提款机,又无法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那他会不会为了钱什么都肯做呢?
郜莹这种用心不用力的育儿理念,来自一部关于胡杨树生长的纪录片。纪录片中,一位植物学家讲述种植胡杨树的诀窍——少浇水、少施肥、少培土。因为如果经常给它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根扎得浅,就经不起风雨;相反,如果地表没水和肥料供它吮吸,它就会拼命向下扎根,穿过沙土层,把根扎进更深的地下,根扎得深,它才会枝繁叶茂,才不会轻易被狂风刮倒。所以,少浇水、少施肥、少培土这种“不用力”的行为,其实恰恰是适合胡杨树生长的“用心”策略。
仔细想想,养孩子跟种树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对孩子的照顾太周到,孩子往往有惰性,难以成才。若要孩子顶天立地,就不要给他太足的水分和肥料,要狠下心去逼迫孩子奋力扎根。毕竟,在温室里是永远见不到参天大树的。
读者朋友,您是保姆型家长吗?您甘做孩子的提款机吗?不客气地说,这种剥夺孩子锻炼机会、扼杀孩子探索欲和自信心的行为不仅不是爱,而且后患无穷。不妨狠下心来,试着改变策略,您很快就能看到孩子身上蕴藏着的顽强生命力。
(摘自《现代家长》)
新闻推荐
“多亏加入合作社,今年我家80以上(直径80毫米以上,下同)苹果每公斤卖了12元,每公斤比去年增加了4元,亩均增收2100元,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