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王雨萧、刘阳、季小波)从深夜大排档到夜宵送上门,从“日落而息”到24小时不打烊……随着技术不断更新,消费加速升级,中国“夜经济”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我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升级,催生一系列夜间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创造着多元个性的消费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
文化消费成新增长点。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演出市场总体规模超500亿元;今年“五一”期间,北京王府井、三里屯等区域夜间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5%以上。“过去夜间文化消费可能就是看看电影,如今人们有了更高的文化体验需求,比如博物馆、旅游景点在夜间开放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
人际交往成新需求。在深圳一家外企工作的赵莹告诉记者,白天工作节奏快,基本没时间社交,晚上下班后喜欢约上朋友去咖啡馆、小酒吧聊聊天。“人际交往成为夜间消费新需求,聚会、轰趴等形式的夜间服务,受到上班族的青睐。”许光建说。
多业态融合成新趋势。王蕴表示,过去的“夜市”业态较单一,现在的“夜经济”是多业态融合的复合型经济。线上不打烊,线下体验型活动配合线上是“夜经济”的一大新特点。此外,“购物+休闲娱乐”“购物+体育”等不同业态的混搭是“夜经济”的新趋势。
互联网孕育看不见的“夜经济”。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科技催生一批新兴职业,给当代“夜经济”注入完全不同的内涵。“90后”朱宇是某网络平台脱口秀主播,拥有30万粉丝,他告诉记者,夜里零点左右是节目收听高峰期,准备在这一时段推出付费节目。
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夜经济”相关政策,北京出台13条具体措施繁荣夜间经济;上海设立“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天津提出打造“夜津城”……“灯光下的潜力”可见一斑。
新闻推荐
(资料图片)在不久前的“618”,小陈趁着促销优惠,买了三把电动牙刷,一把自己用,两把送给了爸爸妈妈。“这两年电动牙刷很火,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