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上海垃圾分类“满月”考 垃圾分类,从时尚到日常

来源:成都商报 2019-08-05 00:58   https://www.yybnet.net/

?市新居民区的市民在自动化垃圾房投放垃圾

数字能见度

7月1日至26日 上海

湿垃圾日均清运量0.82万余吨

干垃圾日均清运量1.71万吨

可回收物日均清运量0.44万吨

有害垃圾(零星)日均清运量291千克

湿垃圾比6月增加15%,可回收物增加10%

干垃圾下降11.7%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至今已满月。日前,红星新闻记者赴上海采访多日,全面探访、直击上海垃圾分类实施近一月后,给居民生活和社区管理、垃圾回收、废品收购以及垃圾填埋处理等全链条带来的深刻变化,并对话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全面呈现率先启动垃圾分类的上海,一个月来的亮点、经验以及难点。

垃圾分类,涉及垃圾减量化与绿色发展,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新鲜而时尚。一次2000多万上海人参与的实践,正在为全社会带来生动一课。

前端

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只需要一个月

“最严垃圾分类”下众生相

7月底,红星新闻记者在上海多个小区、垃圾回收站点采访后发现,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其实只需要一个月。

志愿者 /

居民垃圾分类很熟练,乱扔的越来越少

钱仓路梅三小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传统“老小区”,也是国家海洋局的职工小区。这个小区每栋居民楼都是6层,一梯4户,61个单元共有1191户人家。

从正门进入小区不到50米,就摆放着定点生活垃圾箱房与建筑垃圾堆。

67岁的居民张莱莱急匆匆地把购买的萝卜、西瓜寄放在门卫处,随后穿上志愿者的荧光绿马甲,抹上驱蚊水。张莱莱告诉记者,小区共有100多名志愿者,分为7组,每组垃圾箱每天需要1~3位志愿者,对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进行检查和指导。张莱莱告诉记者,小区居民已经逐渐养成了按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垃圾分类也已十分熟练。如果居民错过投放时间怎么办?“小区在干垃圾、湿垃圾的箱房上各留出一个投放口。”

张莱莱告诉记者,一个月下来居民垃圾分类基本不会出错。现在垃圾分类全凭自觉,志愿者不再开袋检查,只有每天早晨清运前,物业公司的垃圾分类员会进行检查分类。

梅三小区100多位志愿者主要来自小区里的健康离退休老人,最大年龄超过80岁。这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机制,由街道办指挥,负责集中培训、监管督导和不定期抽查;居委会组织各小区志愿者团队进行早晚的垃圾分类值班,以宣传教育为主。

小学生也是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的来源之一。10岁的范萱(化名)拿着一把长柄火钳捡拾地上的烟头和散落的垃圾。她告诉记者,每次志愿者服务持续1小时,不到一个月,她已能熟悉地使用这个捡拾垃圾的工具,能捡起碎纸片和易拉罐环,“最开始又脏又累,一天要洗几十次手。我自己也分不太清楚哪些属于干垃圾、哪些属于湿垃圾,还需要上网查。现在什么垃圾都难不倒我了!”

居民 /

垃圾房智能化

有方便也有不便

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老公房小区,常住居民1326户,常住人口3800余人。过去每个单元门口都有一个垃圾桶,如今全面撤桶并点后,按照规定每10栋楼有一个定点垃圾房。

记者发现,这个小区是上海市的垃圾房智能化改造示范小区。市新居民区示范的自动化垃圾箱房位于小区正中央,有三个干垃圾箱,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箱各一个。自动化垃圾箱房不受投递时间限制,志愿者或保洁员扫描二维码后,对应的垃圾门上的闸口打开,居民可以倾倒垃圾。

杨梅(化名)是市新居民区的居民兼志愿者。下午6点开始,她不断重复着刷二维码开闸口的工作,偶尔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记者目测,垃圾门上的闸口距离地面约1.5米,从上端向斜下方开口,呈抽屉状,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也就是说,垃圾要从1.5米高的位置投入,这对身高不足、力气不大,或是肩肘无法抬高的老年居民不太方便,需要他人协助。此外,自动垃圾箱房的闸口打开时间不长,动作较慢的居民不仅要多次扫码开闸,垃圾也可能被闸门夹住造成破袋。

采访期间,刚好有居民拎着大包未分类的垃圾前来投放。杨梅拿出一个白色塑料盆,用长柄火钳指导其现场分类。分好的一大袋湿垃圾里,有西瓜皮和外卖残余,塞进闸口后稀稀拉拉不断往外淌水,这时保洁员赶来扫码开门清理。

对于这个自动化垃圾箱房,有居民表示,“这只是一个最初级的智能垃圾房,实际使用并不太方便,加上几十万元的造价,不太适合大面积推广。”杨梅告诉记者,目前自动化垃圾箱房还做不到无人,“不应该由志愿者来扫描开闸,二维码应该分发到每个居民手中才对。如果能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开门’就更好,当然也要考虑性价比。”

此外,记者还在小区发现了爱回收投放的智能自助回收机。居民可通过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开启仓门投递。可回收物包括旧衣物、旧报纸、旧书籍、易拉罐、塑料瓶罐、金属制品、电子废弃物,目前还无法回收玻璃瓶和啤酒瓶。投递完成后,根据物品重量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提现至微信钱包,每公斤可回收物回收价格为1元。

保洁员 /

湿垃圾是难点

有些人不愿自己投放

下午5点45分,上海梅园二街坊的保洁员王伟(化名)提前打开了垃圾箱房门。他陆续从中拖出7个墨绿色的干垃圾箱、1个红棕色的湿垃圾箱。随后,王伟打开可回收物与有害垃圾房门上的小窗,用橡胶水管冲洗了一遍。

王伟所在的小区严格执行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并未给996白领们时间上的特殊待遇,因此有相熟的居民会把分好类的垃圾提前寄放在王伟处。等到投放时间,王伟解开湿垃圾的塑料袋,把西瓜皮、黄瓜皮等厨余倒进湿垃圾桶,抖了抖塑料袋,把它扔进了旁边的干垃圾桶。

王伟向记者表示,垃圾分类并不困难,现在已经不需要每袋都检查一遍,保洁员与志愿者的工作量大减。不过,“由于湿垃圾会散发恶臭,吸引蚊蝇,渗漏垃圾液,很多人都不愿意靠近,甚至有少数居民直接把湿垃圾袋交给保洁员投放。”他每天都要多次冲洗垃圾桶和垃圾房。王伟说,垃圾分类后,生活垃圾中的大部分,如纸张、塑料、衣服等避免了被湿垃圾污染,变得干爽、整洁、无异味,更加方便回收了。

后端

一袋被分类垃圾的归宿

4种垃圾车分类清运 湿垃圾处置是矛盾焦点

湿垃圾

将被运往中转站——湿垃圾处理场或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厂

干垃圾

将被运往焚烧厂

有害垃圾

将被运往各类危废处理企业,例如电池会被运往危废填埋厂,灯管运往电子交投中心

可回收垃圾

将通过中转站——集散场——运往废旧物资回收公司

小区居民按垃圾分类箱进行投递,然后装进一个垃圾车运到垃圾填埋场?随着7月1日上海市开始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一些让人感到新奇或者意外的说法在网上流传。

上海的垃圾回收处理环节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红星新闻记者近日探访了上海垃圾分类处理各流程,发现垃圾处理整个环节都建立了相应机制,并在实际操作中都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执行。同时,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转站

4种垃圾车对应4种垃圾,开往不同处理厂

早晨9点,一辆银灰色为底色,上有黄色和白色条纹的干垃圾车驶入徐汇路的小区,背对垃圾箱房停下,分4次将小区一天积累下来的8桶干垃圾倾倒完毕。

干垃圾车驶离后,一辆灰黄色相间的湿垃圾车也驶入小区,清运员将垃圾桶推到车后的固定架上,抬升后倾倒完两桶湿垃圾。

湿垃圾车驾驶员陈师傅告诉记者,就检查结果来看,干垃圾桶里只混有少量外卖盒、塑料或未分清的骨头纸片,湿垃圾桶以厨余垃圾为主,基本都得到了有效分类。“垃圾不分好,垃圾车不收。而且中转站也会检查,两次警告后如果没有改善,会把垃圾车退回小区。”

小区居民张大爷向记者介绍,“垃圾车辆分类,杜绝混装混运。不同种类的垃圾车载着垃圾前往相应的末端处理厂,这才能确保生活垃圾彻底分类。”除了张大爷,在几天的采访中,无论是垃圾车驾驶员还是多位小区居民,记者都听到了上述基本一致的说法。

杜绝混装混运,记者发现,在上海市颁布实施的《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上海市的新型垃圾清运车中,湿垃圾与干垃圾车为后装式压缩车,车身标明种类。有害垃圾与可回收垃圾车为侧装车,红色对应有害垃圾、蓝色对应可回收物。据介绍,其中一部分老式垃圾清运车仍在使用,未来将逐步被淘汰。

在上海两大生活垃圾集散地——徐浦转运码头、蕰藻浜转运码头,正在为提升分类效率而实施改造。干垃圾车来到位于徐浦大桥下的生活固废集装转运徐浦基地,垃圾压入集装箱,塞满后被放置到集运卡车上,再被吊车运上集运船,经水路前往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或是焚烧,或是填埋。

垃圾焚烧厂

闻不到焚烧气味,湿垃圾车反成污染源

据统计,上海有4个运营中的垃圾填埋场与10个焚烧场。

记者来到位于嘉定区与普陀区接壤位置的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江桥厂占地204亩,建有日处理能力500吨的焚烧线3 条。记者一出地铁站,远远就能望见厂区高耸的铁塔。摩的司机雷女士说,这儿是距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大型垃圾焚烧厂,过去没有分类时,各种垃圾都运往这里焚烧。

记者在空气里闻不到焚烧产生的气味。不过,当摩的驶入焚烧厂厂区的主干道路绥德路时,一股垃圾腐败的气味扑面而来。记者发现,臭味来自老式垃圾车上渗漏出的湿垃圾液。

垃圾车驾驶员高师傅一边冲洗车身和地面,一边介绍,这里的垃圾焚烧发电,每年能发电1.8亿多度,其中1亿多度电上网供应华东电网。而焚烧后产生的飞灰将运往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

不远处的高架桥下,是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记者看到,这里停放着三辆运输医疗废物的环卫车,车厢上有红底黑字的医疗废物标志。中心内部只有一座单层大型板房。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只处理医固废弃物。

处理全市生活垃圾1/3,

湿垃圾无法100%针对性处置

记者来到距离市区约40公里的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这里是上海垃圾处理系统中末端处置的主要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场。

今年6月,老港二期共8条焚烧线全部投入运行,总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将达300万吨/年,约占上海市居民年产生垃圾总量的1/3,焚烧发电每年将可达15亿千瓦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

记者在2公里外就听见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工作的巨大吼叫声,走到近前,发现垃圾场有围墙封闭,进入均需刷卡。垃圾场周边,是大片的农田和防护林,空气中没有多少其他异味,更多味道则来自肥料。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个填埋场已经有很多年了,至今还在使用。除了建筑垃圾,这里填埋的既有厨余垃圾,也有垃圾焚烧后的残余。

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黎明有机质固废处理厂,是目前上海市最大的单体湿垃圾处理企业,主要通过让湿垃圾在厌氧环境下产生沼气,再利用沼气发电。今年以来,湿垃圾纯度不断提升,沼气发电的效率也大大提升。目前黎明园区一期日均处置能力为300吨,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日处置能力可达700吨,湿垃圾处理能力合计将达1000吨/日。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唐家富此前表示,就末端而言,要将上海生活垃圾严格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置,尤其是湿垃圾的专门处置,目前条件还不够成熟。2017年,上海生活垃圾清运量超过800万吨,日均清运量约2.2万吨,假设清运的垃圾都进入末端处置环节,且其中近三成是湿垃圾,那么全市需要配套近7000吨/日的湿垃圾处理能力。因此,在老港基地规划的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等投运前,上海湿垃圾尚无能力做到100%的针对性处置。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摄影报道

明日预告

垃圾分类 对回收利用行业 带来什么影响? “满月考”成绩单怎么样? 敬请关注 明日报道

新闻推荐

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名单出炉:中科院清北复旦浙大居前五

2019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总计181位。其中,自数学物理学部29人,化学部28人,生命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 上海垃圾分类“满月”考 垃圾分类,从时尚到日常)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