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法国巴黎一名老妇在炎炎烈日下走过
7月28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上海和重庆局地达40℃以上。国内高温难耐,国外也现极端天气。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经历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法国部分地区观测到45℃以上的高温,而且欧洲又将再次迎来一波热浪。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2015年—2019年很有可能成为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这是他们连续第三年做此预测。
地球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近年来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热浪、寒流、干旱、暴雨,一个不少。
单看今年,年初,欧洲冬季温度创历史新高。北美异常寒冷,异常强大的寒流席卷美国中西部,部分地区温度甚至低于零下40℃。澳大利亚则发生了严重的热浪,局部地区气温接近50℃;北极和南极的冰面范围再次远低于平均水平。
到了5月,高温热浪侵袭日本,北海道气温高达39.5℃,破历史纪录。美国南部和中部地区遭遇暴雨侵袭,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和阿肯色河多个站点水位创历史新高。而4月—5月,澳大利亚悉尼则遭遇了近160年来第二干旱时期。
再说国内。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表现出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强度增强、影响和风险日益加大的特征。
2011年—2018年,我国年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1981年—2010年)增加39.2%。强降水事件的频次显著增加,且强度也越来越强,大城市百年一遇小时降水量重现期显著缩短。
不断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高工胡婷提供的一组数据,仅2018年,与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有关的自然灾害就影响全球近6200万人,洪水影响人数超过3500万人,干旱影响人数超过900万人。
人类活动确是主导因素
不知该忧心,还是欣慰,今年夏天可能是今后最凉快的一个夏天。
据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随着未来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加剧,全球大部分陆地区域极端暖事件将增多,极端冷事件将减少;热浪发生的频率更高,时间更长;同时偶尔仍会发生冷冬等极端事件。未来,全球许多地区强降水频率或强降水占总雨量的比例可能增加,另一方面,在21世纪某些季节,南欧、地中海地区、中欧、中美洲、美洲和墨西哥、巴西东北部和南部非洲等地区干旱程度将加剧。
“气候的冷暖变化有其自然规律,极端事件发生的区域、强度和频率会随着气候背景、大气环流演变和其他可能影响因子而发生变化。”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陈星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是,影响某些极端气候事件的气候背景很复杂,并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而胡婷则表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大气中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土地利用和陆面覆盖的变化等,这是导致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主导因素。其中,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导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空间范围及持续时间发生改变。
陈星也认为,在复杂的自然背景下,人为因素可能会强化天气和气候的极端值。不过,如何找出人类活动对有关极端气候事件可识别的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实现控温目标生死攸关
气候变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有所行动。
IPCC去年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已经升高了1℃,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2030年—2052年之间将达到1.5℃。
温度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能做的就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2015年《巴黎协定》设立了1.5℃和2℃的双重目标。据报道,在升温2℃的情境下,北冰洋夏天完全无冰的情况可能每10年就会发生一次;而在升温1.5℃时,这一风险降低至每百年一次。0.5℃带来的是天壤之别,实现1.5℃控温目标生死攸关。
实际上,我国已经在行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研究员陆春晖表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一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碳汇等措施,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另一方面,围绕《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从农业、水资源、林业和其他生态系统、海岸带及相关海域、气象领域、人体健康等多个领域开展减少脆弱性、灾害风险管理和主动适应规划等气候变化适应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有专家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将更加复杂多变,气候风险进一步加剧,公众参与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方位地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参与和努力。全球同此凉热,各国共同行动,方能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链接
“史上最热夏天”密集出现
这些年,我们常常听到“史上最热夏天”“史上最热月”的说法。为什么在有生之年,我们见证了这么多“最热”?
从历史数据来看,月气温纪录被刷新的频率的确越来越高。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数据,今年6月份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相较1951年—1980年平均气温的标准值,高出0.93摄氏度,刷新了历史当月最高气温,成为140年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6月。
从1880年至今,6月是气温纪录刷新最多的月份,被刷新次数高达18次。这140年来,每个月的气温纪录平均被刷新了14.4次。就连气温相对比较平稳的12月,纪录也被刷新了11次。
2月份的纪录刷新现象,是最为明显的。从1970年—2019年的50年间,月气温最高纪录被刷新10次。而1970年以前的50年,纪录仅被刷新1次。还有一些年份,气温纪录刷新的现象特别密集。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连续12个月都是“史上最热月”。
综合新华社、《中国环境报》报道
新闻推荐
观众挥舞国旗欢迎参赛队伍入场。观众登上坦克拍照。8月3日,库尔勒,小朋友趴在坦克上用望远镜观察。俄罗斯参赛队员入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