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教育局限于学校之内,现在有非常好的趋势是跨界,全社会都开始关心教育。”8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告诉澎湃新闻, 从教70年,他看到科技前所未有地大规模融入教育领域,打破界限,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运用开始改变教育的生态坏境和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资料图
“但是科技是中性的事物,用得好就朝好的方向发展,用得不好就往不好的方向走了。”他说道,“当前科技+教育仍需解决三个字“器、技、气”。教师不要认为会做PPT、做课件就是教育信息化了。”
在认识“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教师仍显迷茫
8月1日-2日,“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在北京召开。90岁的教育界泰斗顾明远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起关于教育的一场革命。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重要挑战。
他举例,“人工智能+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改变教学的方式,要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或者与同伴合作,互相探讨。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帮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设计科学的、合适的学习方案。人工智能、大数据,还可以作为教师的有力助手。大数据可以帮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帮助教师批改作业,替代教师一些机械式的劳动,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沟通。
虽然科技变革教育,但顾明远也指出,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
“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传统教育与科技融合的混合教育,尤其是老师的地位不能动摇。”他向澎湃新闻表示,“一个人有两种世界,一种是表面的现实的世界,一种精神的世界,人工智能可能会做很多事,但是精神交流我认为还做不到,需要教师言传身教。”
他强调,目前社会在“人工智能+教育”认识上还不足,广大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人工智能+教育”的特点和它的优势,比较迷茫。
智能化评价推动素质教育
除了解决认识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认为,“人工智能+教育”还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要找准教育领域的真需求、刚性需求。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将面临很多的变化。包括人一生的工作在未来都会发生很多次的转换。在这样一个时代,它要求我们具有信息素养、数据素养。这样一个时代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去发展我们高阶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这样一个时代需要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我们还具有更强的全球意识。”他谈到,今天的教育要进行变革,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孩子提升未来很多重要的核心素养。
董奇看到,当下的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重分数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素养,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重视学习不注重健康等一系列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育评价。
“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家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并没有十分完善。由于没有客观评价的一些方法,使得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应试教育倾向,素质教育推进十分困难。”董奇说。
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的编写人之一,顾明远也谈到,明年就到了验收目标的时间节点,“除了素质教育,其他都基本达到了”。
董奇表示,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的建立,教育评价方法的改革到了必须抓的地步。
“作为研究者,作为相关的企业,我们需要一起研究怎样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进展。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还是VR技术,还是数据计算技术来推动评价的改革。”他指出。
“过去我们的评价在一些非真实的典型的场所进行,专门的考场,特定的时间,特定的要求,我们不能在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在真实的情景中对人进行评价。现在智能化的评价使这样一种工作成为可能。过去的评价就是考试,现在的评价考试可以潜入你的日常的行为,在日常的学习。协助老师日常的教育,带有一些伴随性,隐形性的特点,增加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董奇举例说道。
新闻推荐
首次将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环境保护监管领域市高新区有了“环保管家”
本报讯(陈秋霞记者项珍)8月1日,记者从市高新区获悉,该区与第三方专业企业合作,开展“环保管家”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