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罗筱晓)“你是大夫?你这么年轻能看病吗?可别把我孙子看坏了。”近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卫生健康科技工作委员会(CSPC事业部)主办的第15期国际标准化病人(SP)师资班上,一名焦虑的奶奶为了给胳膊受伤的孙子看病,着实把接诊医生为难了一番。待问诊结束,在场学员却给予了祖孙二人热烈的掌声,“这是儿科问诊中很经典的案例脚本,值得我们借鉴。”有学员表示。
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最早由加拿大人霍华德·博若斯自1963年起在心理学教学中首次应用。我国的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院校于1993年前后建立起第一支标准化病人团队。此后,上海、湖南、广东等地也陆续有医院使用标准化病人,以培训和考核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他们与患者之间的人文沟通能力。
本次在沈阳开办的师资班上,共有来自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12个单位、17位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考虑到大多数学员已掌握了最新的标准化病人信息和理论知识,来自德国的标准化病人专家安珂将培训内容集中于实际操作。在5天的时间里,学员们实操了标准化病人招募、培训、表演、脚本编写及演练、信息反馈、医患沟通及化妆基本技术等项目。
培训最后一天,天津医科大学标准化病人项目负责人唐健根据自己多年来在国内进行标准化病人教学的经验,与学员分享了目前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环境、特色、方法、制度、参考标准及考试模式,让大家回到各自岗位后能快速开展工作。
新闻推荐
如果一个小贩在城市主干道占道经营,被城管队员查获后将面临处罚。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城管队员在处罚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