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中国的教育模式创新效率最高

来源:济南日报 2019-07-29 14:26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教育能够大规模高质量地培养工业化需要的工程师,但是对适应创新经济的人才需求就有点难度。不是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而是他们对高度变动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从这个角度来说,弹琴画画跳舞打球之类的素质教育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也许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每个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前不久丹麦拍了一个纪录片,内容是丹麦的一所普通中学,跟同一水平的中国黑龙江省一所普通中学的孩子组织起来比赛,分别从阅读、数学、英语、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五个方面衡量两个国家学生的水平。比赛流程由丹麦教育专家设计,由丹麦和中国的老师共同来打分。结果你可能没想到:除了英语之外,中国孩子在阅读、数学、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全部大比分胜出丹麦孩子。

这可能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包括丹麦人在内。因为很多丹麦人和我们想的都一样,那就是应试教育虽然在灌输知识方面很高效,但会扼杀创造力和团队能力。而素质教育则在这方面要强于应试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可实行素质教育的丹麦孩子在这两方面的表现,却输给了实行应试教育的中国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欧洲留学多年的张笑宇老师的回答发人深省。他说,你仔细研究一下中国教育的典型特征,就会发现“应试教育”这个名称是不准确的,应该叫它“工业化教育”。第一,中国教育有一套明确完整的、有标准答案的教学大纲,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学生掌握该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第二,为检验老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严格的、分时段的日常考核体系,比如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这些,以及一个最终考核体系,也就是高考。第三,为配合教学任务,学校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也就是尽可能掌控学生的私人时间安排。第四,在这套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会的最重要素质就是不要出错。

这种教育最适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答案是: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工人的工作任务是明确的、不允许出错的;工人的工作成绩是由严格分时段考核体系来评判的;为了确保工人最有效率地投入工作,类似于富士康这样的工厂用准军事化的手段来管理工人;最后,流水线上的工人学会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不要出错。

人类历史上除了“工业化教育”之外,还有两种教育形式,分别是“口传心授教育”和“自由博雅教育”。“口传心授”,很好理解,最早是家庭里面父母教育孩子,之后是学徒制里面师傅教育徒弟。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教育,信息传递效率很低。“自由博雅教育”,则是古代哲学家和贵族们推崇的教育形式,比如西方古代有著名的“自由七艺”,追求纯粹的知识。它的特点是我不给你强加任何任务,你纯粹出于对智慧的向往,读经典著作,思考重大问题,然后等哪天开悟了,你也成了大哲学家了。很多人推崇的“素质教育”,就来源于这种“自由博雅教育”的理想。

那在这三种教育形式中,创新效率最高的是哪一种呢?可能以为是“自由博雅教育”,但答案其实是“工业化教育”。因为在自由博雅教育中,创新靠的是哲学家灵光一现的天才想法。什么时候能有什么程度的突破,都是随机的。但现代社会的创新恰恰主要不是通过天才想法实现的,它靠的是把知识拆解成基本原理,然后重新排列组合这些基本原理来实现的。比如说汽车,汽车的发明靠天才吗?不是。你先理解汽缸怎么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理解活塞怎么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再理解活塞和齿轮这些机械传动装置怎么让轮子转起来,你才能组合起来一辆汽车。在工业化体系中,创新最需要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知识,而且是能组合拼装到一起的知识。

工业化教育的起源是普鲁士教育。现在流行的教育体系,就是普鲁士人发明出来的,它的特点就是强调分工、强调纪律、强调稳定,把学生严格按照学期和年纪区分之后,组织起来参加统一学习。这种教育体制为德国培养了大量工业人才,成为德国经济腾飞的起点。随后,苏联人学习了这种经验,把它改造成为更加严格的,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国人就是从苏联那里学到这种“工业化教育”的。它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我们从一个体量庞大的落后农业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代价、在最短时间内把大量人口训练成合格产业工人。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到今天,高考依然是中国最公平的教育制度,因为流水线工人需要的标准恰恰是最公平的,每个人经过训练都能掌握。当然,这里说的“流水线”并不是指大学生真去当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中国这个阶段的主要生产形态。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后期阶段,社会的主要资源都是围绕工业化这个核心来配置的。

当然,这么说并不代表中国教育没有缺点。中国教育真正的缺点是什么呢?也是“工业化”这三个字。而不是过去我们以为的什么创新能力不足、团队协调能力不够什么的。

工业化对人的制约,如果你看过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你就理解了。卓别林演的一个在流水线上负责拧螺丝的工人,他拧螺丝拧出了肌肉记忆,以至于流水线停了他都停不下来,看见别人衣服上的扣子,他也要拧一下。这就是工业化的缺点:当你离开那个为你安排好一切的位置,你就无所适从了。

在咱们教育制度里,老师和家长都爱说的一句话叫作“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所以除了学习之外,你不需要同这个世界其余的内容打交道。洗衣做饭的能力,赚钱的经济能力,跟人打交道的社会能力,认识世界的探索能力,这些都跟学生的任务无关。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如果他的角色都是被安排好的,目标和手段都是确定的,他们就能胜任。但是一旦目标不确定,手段要多元,他们就难免要迷茫了。

所以,中国教育能够大规模高质量地培养工业化需要的工程师,但是对适应创新经济的人才需求就有点难度。再说一遍,不是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而是他们对高度变动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教育的出路就不只是什么素质教育了,弹琴画画跳舞打球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也许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每个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摘编于“罗辑思维”)

新闻推荐

加压奋进 自抬标杆 河东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王泓钧通讯员王金贵)河东区将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采取断然措施,狠抓落实,强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的教育模式创新效率最高)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