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附:《城市》节选 成长烦恼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19-07-29 14:39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的城市化奇迹,来自中国社会结构和文明形态的巨大转型,也是人类城市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城镇化。换言之,中国用四十年左右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一百多年的历程。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城市化既十分强劲又有些脆弱,城市扩张很快,但总体质量有待提高。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或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城市的经济功能,是由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同其周边保持密切经济联系的一些中小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承载的。目前,我国有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等国家级城市群,尤其珠三角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潜力巨大。

城市像是一块巨大磁铁,吸引劳动力和资本蜂拥而至,产生虹吸效应。我们生活的每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个社区,都有大量农民工存在。

农耕历史最久、农耕文化和社会结构积淀最深、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集中的农村,是工业化和社会转型相对缓慢的地方。毫无疑问,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推动了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繁荣。城市吸引力和农村推动力,促使大量富余劳动力迅速聚集于大城市。无论是在北京、上海、天津,还是在中西部城镇化率偏低的城市,无数农民工都以各种方式和职业顽强地生存着。外来务工者只要在一个城市常住超过六个月,就可算作常住人口,全国峰值人数曾达两亿七千万。绝大多数务工者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其实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只是浅层次融入城市,各种权利保障与福利保障还处在较低层面上。他们大都生活在工友和同乡的小生活圈里,与城市其他群体来往、交往不多。

早年工地里女工很少,主要是打零工和从事后勤保障,如今越来越多的女工也承担起和男工同样的劳动。她们为了家人和生活,想攒钱在城市买房子,一家人能住在一起。“我没什么文化,希望孩子能努力读书,生活得比父母好!”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有着明显不同,他们对于工作和生活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对于自身有明确的认知。那天我看见一个小伙子一直盯着眼前一栋刚封顶的大楼发呆,便询问起来。原来这栋楼是他和工友们用一年多时间盖起来的。他说起平日的辛苦:“夏天热得难受,皮被晒脱了几层;冬天在架子上劳动,握钢管的手冰得僵硬,失去知觉。在建造期,我可以穿房越户,爱到哪儿到哪儿,一旦房屋落成,就再也不能跨入墙里一步了。工程完成了,只能远远地望着窗子里柔和的灯光,祝福每一个家庭都安居乐业。”他背起沉甸甸的行装,笑着说,“我该去另一个工地了。”这番话,说得我一阵心酸。

城市群周边常常是“洼地”。生态如何修复?渴望城市创造拴心留人的创业生态、家园生态和高品质养心养人的文化生态,是居民和农民工共同的梦想。相比农村,城市虽然少了许多泥土味、烟火味,但我们依然爱不释手、难以割舍。

细数人类的建筑活动,由原始状态下的掘洞、构巢而栖,到后来的垒石、架木建筑而居,核心是让建筑更好地适应人的生存和生活需求。扩张或许会背上沉重的包袱,正如生命体都有周期一样,城市也有成长的过程和基本规律。可喜的是,人们已开始探寻:城市发展有何规律?衡量城市发展质量和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何而来?城市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挑大梁?如何创新城市规划管理理念,杜绝“摊大饼”式的蔓延和“大水漫灌”式的管理,真正精准发展、协同发展?

中国几十年的造城运动,许多地方政府靠土地维持运转,同时又欠下债务,曾使许多农村因城市膨胀而面目全非,处于“失血”或“贫血”状态。中国的改革发展,包括建筑行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壮大起来的,但这绝不是抛弃地域特色、欣赏习惯和主体意识、文化价值,搞建筑试验的理由。建筑文化应当也必然形成和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譬如大气的北京、“东方巴黎”的上海、在中国城市变迁史上品尝过“生猛鲜活”的广州、最具活力的“创新之都”深圳、在互联网时代焕发青春的杭州、魅力四射的品牌城市青岛……这一串串特色鲜明、令人惊艳的城市,让中国、让世界称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城市化,成长最快的城市当数深圳。从一九八〇年国家批准设立经济特区,深圳以“深圳速度”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大都市,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正如建筑学家沙里宁所言:“城市是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如今我国已形成“农村包围城市,小城镇环绕大城市”以及“城市化自沿海向中西部推进”态势,当然在医疗、教育、住房、公共服务等方面会遇到瓶颈。城市是人民的,在这个经济和竞争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调整。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经常会看到一些别致、舒适的建筑设施,如小花园、小庭院、小广场等,它们陪伴、方便我们的生活,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建设城市时,不仅仅从纯粹经济的角度和功能性的角度去考虑,应更多地考虑提升生活品质、培养人文气质和增加美感。每个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城市生活不可能从“零”开始,而应考虑从各自的传统中去传承和弘扬这些记忆元素、活的形态,进而把它融汇到我们现代的生活当中来。

(长篇散文《城市》,2019年第七期《人民文学》头题首发。《人民文学》公众号推出后,《学习强国》、求是网和中国作协、《人民日报》山东分社、东北作家、山东作协等公众号相继转载,受到读者好评。)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让百姓更幸福

7月28日,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河西街道,志愿者为居民免费理发。今年以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围绕创建文明城市这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附:《城市》节选 成长烦恼)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