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若全球生活如湾区 一年将消耗2.5个地球

来源:澎湃新闻 2019-07-27 09:53   https://www.yybnet.net/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9+2”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区,作为“一带一路”、“三大区域战略”等重要战略的重要组成,大湾区正面临着复杂的生态文明建设挑战与机遇,湾区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其发展的生态资本需求及其可持续性。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而7月29日是地球超载日,该文将解读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探讨湾区如何应对生态超载。

地球超载

7月29日是地球超载日,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一次地球超载日。

在这一天,我们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进入了生态赤字。用大家熟悉的钱来举例,今年你的工资是10万元,在7月29日,你就花光这10万,不得不靠以往的储蓄或者透支、使用未来的钱度过本年度的剩余时日。若储蓄已花光了,银行又无法给你贷款了,未来的4个月中你将如何生存呢?

自然是有弹性的,可以承受短期的生态超载。但如果总是处在超载的情况下,将产生重大的、不可恢复的环境影响,包括自然资源退化、自然储备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崩溃(《地球生命力报告 2014》)。每年的地球超载日不断提前,我们其实已经尝到了生态超载的恶果——野生动物种群在过去40年下降了60%、异常的气候、糟糕的空气和水质等。 

自有统计数据以来,地球超载日不断提前 来源:全球足迹网络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我们欠地球的债要怎么还呢?

这就需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减少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通常从消费角度核算,衡量我们消费行为要使用多少生态资本。与其对应的是生物承载力,它衡量自然能够提供多少生态资本供我们使用。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每年统计全球各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追踪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

全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进入了生态赤字。根据全球足迹网络最新数据,2016年全球人均生态足迹为2.75全球公顷,人均生物承载力为1.63全球公顷,不到生态足迹的60%。换句话说,2016年我们已经消耗了1.69个地球。

若只有一些区域是生态赤字的,这种情况还好说,从其他生态盈余的地方进口生物承载力就好了。但是,当整个地球都处于生态赤字情况时,我们却找不到另外一个地球去进口生物承载力了。为了可持续的使用一个地球,我们必须 “开源节流”——保护和恢复生态资本,降低生态足迹。

全球生态赤字/盈余现状 来源:全球足迹网络

注:区域生态资本供不足需的状况被称为生态赤字,即生态足迹大于生物承载力;反之为生态盈余。赤字的幅度越大,说明区域跨时空边界使用生态资本的规模越大。图中红色代表该地区处于生态赤字状况,绿色代表生态盈余。

从生态足迹看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今年2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后,珠三角这一繁荣了千年的区域迎来了新一波发展高潮。站在历史浪潮的最前端,我们希望粤港澳大湾区摒弃过去牺牲生态资本的发展模式,在下一个千年继续繁荣。

从香港、广东、美国、日本四个拥有世界级湾区的区域2000-2015年发展路径来看,没有一个区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比较可喜的是,美国和日本都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发展并降低了足迹。反例是香港,其足迹和人类发展指数(HDI)同步升高,说明香港的发展是基于对生态资本的过度利用。得不偿失的是广东,人类发展指数增长幅度有限,但是足迹却升高了不少。

生态足迹与人类发展指数,2000-2015 数据来源: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

注:人类发展指数(HDI)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 从全球来看,一个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人均生态足迹必须小于地球可提供的人均生物承载力(2015年值为1.68全球公顷),同时保持体面的生活水准(可定义为HDI指数高于或等于0.71),即进入图中右下角绿色“全球可持续发展象限”内。

我们期待生活在一个经济社会发达、自然健康美丽的可持续发展世界。未来各区域的发展目标就是努力挤到绿色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象限”——在发展社会和经济的同时,控制人均生态足迹不超过全球人均生物承载力。

要实现可持续繁荣的湾区,现在就是转型的最好时机。

广东省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在增长,但并未达到特别高的水平,我们距“全球可持续发展象限”的距离比其他区域更近。在大湾区这个发展机遇下,如果可以有效降低生态足迹,我们将有可能比美国、日本更早到达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粤港澳湾区生态足迹解剖

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均包含六种组分:耕地、草地、渔业用地、林地、碳足迹(碳吸收用地)和建设用地。

图解生态足迹各组分的含义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其生物承载力很大受益于林业保护与渔业的发展。2015年,湾区的生物承载力总量为0.18亿全球公顷,人均为0.27全球公顷,仅为全球人均水平的1/6。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足迹总量为2.8亿全球公顷,人均生态足迹4.2全球公顷,是生物承载力的近16倍。

如果全世界人类都采用湾区人民的生活方式,我们一年将要消耗2.5个地球!

报告重要数字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

这个数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繁荣的城市生活掩盖了我们过度透支生态资本的事实。但是生态超载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珠江水污染、华南虎等本地物种灭绝、暖冬和酷暑、暴雨……就连最近大火的”水果买不起”和最严垃圾分类都与之相关。

降低大湾区碳足迹

要想降足迹,就必须了解我们的足迹到底来自哪些方面。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的主要来源是碳足迹(下图绿色部分),占六成以上。而在碳足迹中,又有86%来自伴随产品、服务消费发生的间接能源消费。由此可见,要是想降低我们的生态足迹,必须要从家庭及个人日常消费、社会生产与服务领域入手。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的组分构成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

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的来源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

根据全球足迹网络的计算,如果我们可以减少50%的碳足迹,地球超载日就可以推后93天。减少50%的碳足迹并非天方夜谭,不仅如此,我们的终极目标应是将碳足迹归零。

为什么碳足迹一定要归零?不归零又会怎样?

如果2050年前全球碳足迹未归零,我们就无法达到2015年《巴黎协定》的承诺——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达到1.5℃的目标。如果我们无法达到《巴黎协定》的目标,就无法将升温控制在2℃(甚至是1.5℃)以内。如果我们无法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洪水、火灾、热浪等等都会剧烈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粤港澳大湾区沿海而生,产业、人口密集,名列最易受气候变化威胁地区的前列,必须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列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降足迹从“食”、“住”开始

如果从衣、食、住、行、服务来分析我们生态足迹的来源,膳食和居所占比最大。前者包括家庭购买及在外消费的各种食品(含酒水饮料),后者包括居所能耗及满足起居生活所购买的各种耐用品与非耐用品。两者加起来构成60-80%的生态足迹。由此可见,若能改变膳食和居所日常消费行为,降足迹潜力巨大。

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的活动来源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

注:因数据缺失,未包含香港。

举例来说,来自于膳食的生态足迹主要跟饮食习惯和生产效率相关,生产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消费者可以更多的选择本地、应季食物和较多的素食食品,共同减少各链条间的食物浪费,就能有效地减少来自食物的生态足迹。

WWF《可持续生活指南》中关于食物可持续的部分,大家可以跟着做起来! 来源:《可持续生活指南》

在居所降足迹方面,普通消费者可以做的有选择绿色节能家电、使用节水设施、理性购物、认真实行垃圾分类等等。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长远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大拆大建。

WWF《可持续生活指南》中关于居住可持续的部分 来源:《可持续生活指南》

在其他方面,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做出很多行动,比如低碳出行、多接触自然、分享不用的衣服等用品。最重要的是,降足迹要多方参与,政府、企业、公众必须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采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WWF《可持续生活指南》节选 来源:《可持续生活指南》

保育湾区生态资本

湾区的生物承载力仅为生态足迹的6.4%,我们消耗的远远比本地提供的生态资本多,造成了严重的生态赤字。

首先要澄清的是,城市出现生态赤字的情况是正常的。城市以居住和非农生产为主,城镇化会挤占农田、森林、草地、湿地等可以提供生物承载力的空间。

城市作为开放系统,可以以贸易的形式从其他区域进口生物承载力,但交通运输也会造成生态足迹的升高。根据《地球生命力报告 中国2015》,2008-2012年,北京的各类食物消费平均来自300-1000公里外的地方,意味着北京人民吃到的水果生态足迹一半来自耕地,一半来自碳足迹。你问水果为什么越来越贵,除却其他影响因素不说,光是运输费用就在不断增加,能不贵吗?

虽说生物承载力可以搬运,但是很多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比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是无法搬运的。区域生态系统对维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在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节点,湾区必须通过合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提供基本充足的本地生态系统服务。例如,为了重回自然,香港探索出了一条以郊野公园为依托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建设样本。郊野公园在抑制城市蔓延、平衡开发与保护、提供康乐场所等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

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2050年,80%的人口都会生活在城镇中。城镇既是生态足迹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我们可以有效去主动管理生态足迹增长的区域。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城镇化程度最高、经济最活跃、创新因素最集中的区域,我们对它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充满希望。在当下大湾区人均生态足迹还未达到较高水平的时候,及时摸索出一条低足迹、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将绿色经验通过“一带一路”传播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带领全球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当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就是撬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支点,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作者谭璐铭为WWF&一个地球粤港澳大湾区联合项目组成员)

新闻推荐

厦门:试行统一数字化监管充电桩

新华社厦门7月26日电记者26日从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了解到,厦门市充电基础设施政府监管平台目前已正式上线,这是福建首个充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若全球生活如湾区 一年将消耗2.5个地球)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