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采访现场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实习记者 吴凡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紫溪山的北侧,320国道、广大铁路、紫溪山旅游环山公路穿境而过的地方,坐落着一个美丽而又充满民族特色的村庄——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彝村。
7月16日,全国“三农”媒体总编辑赴楚雄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来到这个被誉为“云南美丽乡村·中国第一彝村”的村庄,亲身感受这里历经20年、两次搬迁后村民的新生活、新气象。
“紫溪彝村”的搬迁路
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能看到村口矗立着一个红黑黄三色绘成的大牌坊,古香古色的“紫溪彝村”四个大字映入眼帘。
据紫溪镇党委书记杨培香介绍,紫溪彝村距楚雄市区12公里,全村共有84户、365人,彝族占93%,是一个集移民、少数民族为一体的小山村。
1994年,因支持国家重点工程西静河水库建设,该村历经第一次搬迁,从大山深处迁居到生活条件更为便利的山下。
2013年,广通至大理铁路复线和楚雄至南华一级公路建设线路穿过紫溪村,为了配合铁路修建,部分农户再次搬迁。
在短短半年时间内,50户搬迁户建起了崭新的彝族特色民居,34户民居提升改造全部完成,2014年春节前夕,全体村民喜迁新居。
如今的紫溪彝村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但提及当初二次搬迁改造工作却不是非常顺利。
“我当时任紫溪彝村党小组组长,村民对于二次搬迁改造住房顾虑重重,为了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我率先对自己的住房进行了翻修和改造。”提起当初的决定,家住紫溪彝村2组的李和有对率先搬迁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倍感自豪。
现如今,李和有通过将400多平方米的住房进行改造翻修,打造“彝家乐”,将民族特色与当地的旅游业相结合,吸引了各地游客来紫溪彝村游玩、休闲娱乐,仅去年一年收入就达10余万元,身体力行地践行“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
美丽乡村的好生活
杨培香告诉记者,2013年搬迁时为了打消彝族同胞“搬一次、穷一世”的顾虑,紫溪镇全面启动以特色村庄、致富产业、彝族文化和乡村旅游为主的“紫溪彝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
目前,紫溪彝村已与十余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现今每天来彝村旅游的游客都在数千人左右,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从2013年至今,短短数年时间,紫溪彝村借助当地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优势,建成火把广场、村标广场等主题广场,将彝族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农耕文化等彝族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结合,打造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基地,促进乡村旅游业态发展。
据了解,1994年搬迁前彝族同胞人均可支配收入仅524元,201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到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左右,真正走上了“腰杆挺起来,腰包鼓起来,笑容露出来”的致富之路。
如今,搬迁至此的彝族同胞已经成立了24家农家乐和8家民俗客栈,当地旅游业发展也蒸蒸日上。
置身彝村热土,远山如黛,夕阳暖照,新房幢幢,村民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骄傲和喜悦的神情,喜迁新居时张贴的一副对联:“二十载两搬迁越搬越好永辈子跟党走无怨无悔。”是对紫溪彝村20年来发生的变化最好的写照。
“条条村道巷道,成了康庄大道;股股清澈自来水,流入寻常百姓家;排排宽敞的农家庭院‘别墅’,欲与城市楼房比洋气……”在这一方土地上,彝家儿女正用双手打造属于自己的“红红火火”的好生活。
新闻推荐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在总面积占全国3.74%、常住人口占全国16.15%的基础上,实现了GDP占全国23.49%卓越成绩,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