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山东省今年内所有设区市也将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山东的垃圾分类是否按照上海的生活垃圾“四分法”强制实施?生活垃圾前端分好后,后端还会再混成一桶运走吗?该如何建立分类的长效机制?
上海为何采用“四分法”?
对于垃圾分类,曾有一种观点,“干湿”两分法比较好推行。也就是说,把菜叶、剩饭、骨头等厨余“湿垃圾”分出来,避免弄脏塑料、纸张等其他“干垃圾”,影响其回收再利用。号称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日本,在实行垃圾分类初期,也仅将垃圾分为可燃烧、不可燃烧两类。
本次上海市生活垃圾是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类来分的,但部分垃圾并非是按照干、湿的字面意思来分类,比如尿不湿属于干垃圾,干瓜子壳却属于湿垃圾,鸡骨头等属于湿垃圾,大骨头却属于干垃圾……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教授参与了上海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研究的前期工作。他说,生活垃圾的特点是非标准化,成分极其复杂。比如按照粽叶属性,本应属于厨余湿垃圾,但粽叶的材质比较硬,后端处理时刀子很难切碎它,因此,只能作为干垃圾来焚烧处理;大骨头被分类到干垃圾,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家把垃圾分类做好了,到垃圾处理厂是否又会混到一块儿?“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全国较为普遍的问题。目前,上海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基本能匹配分类处理的要求,并在加快建设湿垃圾处理设施。但在现阶段,分类后各种垃圾又混到一块运输、处理有可能出现。”杜欢政说,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至少需要3—5年,“这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因此,先开始实施强制分类,再根据分类和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调整和解决。”
怎么建成分类的长效机制?
《“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到2020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60%以上。
杜欢政说,分类投放不能“一刀切”。上海要求垃圾“定时定点”投入,投放点不能设得太远,投放时间也要跟小区居民协商。“比如小区居民工作时间多为996,设置早晚6点到8点为投放时间,很多人就无法扔垃圾了。必须‘一区一策’,‘一刀切’的政策最终无法长期实施。”
此外,近期环境部正在推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将垃圾分类制度及相关要求纳入修订内容;根据《“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明确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有害垃圾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生活垃圾填埋量等作为考核指标;将垃圾分类突出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
(来源/科普中国 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新闻推荐
北京交通大学7月10日,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共建北京交通大学的意见,宣布共建我校。至此,我校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