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桃花
在雪域高原上绽放
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卡如乡,雅鲁藏布江边,来自北京平谷的1万株桃树在高原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这是来自北京平谷区援藏干部赵金祥和同事们的手笔。与雪域高原的“土著”桃花相比,这片桃林还担负着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重任。
拉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雄苦,尼木穷。”当雄和尼木,是拉萨条件最艰苦的两个县。其中,尼木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是一个半农半牧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尼木县经济基础薄弱,山高谷深,人均耕地少,当地群众以青稞种植为主,基本为自用,不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全县3.6万人,5000多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什么不种植经济作物呢?”来自大桃之乡平谷的尼木县委常务副书记赵金祥,首先想到了发展以大桃为主的果品产业,家乡的大桃产业支撑了全区农业的半壁江山,每亩效益每年可达1万元以上,如果能成功引进,这里的农民亩效益可净增10至20倍以上。
“拉萨缺水果,但这里是高原,栽桃树能行吗?”赵金祥担忧。
在调阅了尼木地区近10年的气象资料后,他发现本地的常年积温与平谷相似,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品品质,在调研中还发现了当地有野山桃,这使赵金祥的信心更足了。随后,他邀请了北京平谷果品办技术人员来到尼木考察,很快制定了具体苗木引进及技术人员“组团式”技术支持的相关方案,并将方案融入北京市“十三五”计划外援藏资金使用项目中。
2017年清明节前后,从北京平谷引入的精品大桃8个品种共计1万株,在卡如乡全部栽植完毕。赵金祥牵挂树苗的存活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地里,仔细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随时根据苗木的状态研究实施了高原防风、防晒、防旱的具体措施和具体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次栽种的1万株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0%,通过补种后总量达到了1万株。“2018年秋季尝到了成熟的大桃后,我的心马上就踏实下来了,口感非常好。” 赵金祥笑呵呵地说,“去年挂果不多,今年可以有个不错的收成啦。”
北京平谷大桃在卡如乡落地生根是尼木县“沟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北京援藏干部的努力下,尼木县长达40公里的沟域经济产业带逐渐兴起。目前,尼木县已基本建成以大桃、樱桃、葡萄等特色果品及蔬菜、藏鸡标准化养殖为主的现代农业和以卡如核乡寻忆、藏香产业园为主体集民俗旅游、二产加工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体系。
“沟域经济”的发展既促进了地区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卡如村2组村民明久今年45岁,家里4口人只有1.5亩土地,通过在桃园工作,每年各种收入加一起可以达到3万元。
2018年由域上和美文化旅游集团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合资的经营公司与8家旅行社签订合同,年内接待了游客2万多人次,贫困社员人均年增收达到10168元。
即将结束3年的援藏,赵金祥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2018年9月28日,尼木县顺利脱贫摘帽,脱贫不等于小康,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援藏同志前仆后继,全力提升尼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随全国一道步入小康。”
王艳刚
新闻推荐
日前,2019年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首日,昭通代表团现场共签订贸易订单14份,金额12.78亿元。其中合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