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
网络诈捐的事多有发生,虽然社会大声呼吁,日防夜防,但似乎总有空子可钻,总有人置公共利益于不顾。据媒体报道,近日,杭州某知名论坛上一篇“为父筹款看病”的曝光帖传得沸沸扬扬。一个月前,萧山一位姑娘替患重病的父亲在水滴筹发起20万元的筹款,朋友圈好友看到她发出的链接,不少人捐了款。结果,细心人发现,该女子的微博各种炫富,既没看出“生活困难”,也没看出“万般无奈”,相反活得还挺滋润。网友们不干了。面对网友的质疑,女子似乎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据《钱江晚报》)
在诈捐的事和网友的善良之间缺少一个信息证实的环节。这个时候,平台的责任就非常关键了。平台能不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平台又是否有这个能力承担起这个责任?这些都是网络募捐中的关键信息,不可或缺,但它又同时是个人信息的一部分,平台又如何突破隐私权界定的范畴?
把事情做得周密一些,措施想得到位一些,可能会牺牲一部分效率,还有可能造成成本的抬升,却可以挽救网络众筹慈善,从长远看,利大于弊,是真正可以持续发展的网络慈善模式。
新闻推荐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于立霄)记者18日获悉,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幼师虐童案作出二审宣判,裁定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