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一个叫做“书香家园”的线下诵读活动,颇有感想。
书香家园是一个微信群的名字,主要以诵读传统经典为主,上至退休老人,下至三四岁的孩子。他们诵读的内容从大学、中庸,道德经,到笠翁对韵……每天每个人都很认真地诵读,然后将录音或视频发到群里,由刘志军先生一个人一个人,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修改,从字的读音,到经典文章所要阐释的意思,一一校正,一丝不苟。
现场诵读,那些孩子最小不到三岁,最大也不过十一二岁,他们对那些传统经典都很熟悉。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亲子诵读。奶奶或者妈妈都拿着文本,但是孩子都是背诵,而且熟悉的程度似乎要胜过大人。
中国传统经典的作品,既传授知识,又教人如何做人,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大学》《中庸》更是涉及到修齐治平。《道德经》更是集纳了我们的祖先对自然,宇宙,人生,社会方方面面的智慧,让孩子早早地接触,背诵这些,可以给孩子打下最好的人生基础。
一个日本人叫做七田真的,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要观点就是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他说犹太人很优秀,孩子在刚会说话的时候,就教孩子读《旧约》,五岁时要记住全部《旧约》;而《旧约》是一本大部头经典。他曾经问过一个著名的企业家:如何使脑子变得更聪明?对方回答: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啊。
我们曾经对死记硬背有过很长时间的误会。其实,死记硬背主要是针对孩童时期,这个时期,是他们记忆的黄金时期,大人教他们的文章,诗词,大人常常还没有背过,他们则早已经记下了。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孩子记忆最好的时期,引导带领孩子尽量地多记忆背诵朗读一些经典的东西。俗语说,三岁娃娃记到老,就是因为他们一旦记住了就不会忘记。而有了大量的记忆,就有了大量的储存,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增加,对很多过去记忆的但未必理解的东西,就会慢慢地理解或者有朝一日突然顿悟,顿悟的前提是你有记忆,如果没有记忆,谈不上顿悟。
而这关键是大人的坚持和引导。我们很多父母,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也都曾经让孩子读过“鹅鹅鹅”,读过“床前明月光”,但往往难以坚持,真正能坚持到孩子上到初中的,当孩子的记忆仓库有了大量的储存,一定会在学习上有飞跃式的发展。
还有,现在很多人也在讨论孩子不能让爷爷奶奶带,因为老人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吃喝,很少把心用在对他们人格的培养上,但是,诵读现场有一位老人,带着孙子,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国外,孙子在奶奶的带领下,在读经典的同时,亲子关系越来越好,孩子也越来越优秀。所以,不是爷爷奶奶不能带孩子的问题,而是如何带的问题。
对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都很着急,甚至焦虑,其实,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一起理解古人智慧,一起感悟先贤创造的美文,感受中国文字的韵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是会变得优秀的,而这最需要的是大人的坚持,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还没有认识,一些人认识到了,但做不到坚持。
中国目前的爷爷奶奶辈,都是受过教育的,也大多都带着孙子辈,如果对此能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在保证孙子们吃饱穿暖的同时,有目的,有意识,有毅力的带领孩子,读一些古典诗词,经典美文,背诵一些先贤总结的人生智慧,孩子的未来一定会不一样。就在此文即将发表的时候,教育部传来消息:教育部新编教材,《论语》进入一年级课本,而未来的高考,快速阅读能力是关键,语文为王的时代正在到来,否则,高考试卷答不完很可能成为常态。(E)①
新闻推荐
□融媒体记者孔令海本报讯6月17日,全区新提拔领导干部培训班开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