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今天的为人父亲者,能够与时俱进地思考鲁迅先生提出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家庭关系。但对于子女来说,也应该思考和处理好这个问题。这比在朋友圈隔空表达,要有意义得多了。
毛建国
6月16日是今年的父亲节。这一天,朋友圈是属于父亲的,大量与父亲有关的感人故事一再刷屏。也有许多父亲,在这一天反思如何才能做一个更好的父亲,并通过这种方式去感受自己父亲的不易。
1919年,鲁迅先生写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文章,关注自古存在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提出了改革家庭关系的命题。100年过去了,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应该说早已经崩溃了,但是不是意味着今天的父子关系就没有问题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里,父亲都像大山一样。大山巍峨,大山也是难以接近的。很多父亲也以大山自居,不愿意与孩子过多亲近,所以提到自己的父亲,很多人都有一种陌生感。在很多时候,不仅是子女,就连父亲们,其实也在苦恼和后悔生硬的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不需要以山与山的对立形式出现,而走进很多父亲的心灵,就会发现他们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有一首《父亲写的散文诗》,唱到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这首歌里的父亲,对孩子来说,其实也有点陌生。他为女儿所做的一切,包括下决心“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蹲在池塘边上给了自己两拳”,都有着一种真实的痛感,很多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其实,每一位父亲都有自己写的散文诗,区别在于,有的形成文字成了记忆,有的悄无声息成了影子。对于今天的父亲来说,或许需要重新思考“父爱如山”,有山的挺拔,也不妨有水的温柔,没必要始终穿着铠甲,更没有必要穿着“带刺的铠甲”,让人无法接触。想想汪曾祺先生讲的“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样的亲子关系其实更加美丽动人。
但是,当子女感慨父亲有点陌生时,有没有去主动了解父亲?假如曾经主动过,那么又付出了多少努力?对于现代人来说,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往往不是物质层面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很多时候,只有当父亲不在了,才会痛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主动接近了解,甚至与父亲之间没有过一次亲密交谈。
每一位父亲都有自己的“散文诗”,只不过是存在形式不同而已。当然,希望今天的为人父亲者,能够与时俱进地思考鲁迅先生提出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家庭关系。但对于今天的子女来说,也应该思考和处理好这个问题。让我们都翻翻“父亲写的散文诗”。只要用心去翻去读,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这比在朋友圈隔空表达,要有意义多了。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天津6月16日电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在“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十款违法有害移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