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枫源村的源流(之四)

来源:甘肃日报 2019-06-14 05:31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记录了“枫桥经验”55年的发展创新过程,并以文学的形式展示了“枫桥经验”最新的成果。作者袁亚平为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一级作家。他对“枫桥经验”情有独钟,十几年来,多次深入采访,生动地展现了枫桥的历史画卷。《枫桥和静》被列入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又被列入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项目,并已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里,我们摘录书中有关“枫源村的源流”内容,以飨读者。

袁亚平

枫源村依山傍水,茂林修竹,有一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然而,这个夏天,安静的村子里突然出现了“不速之客”。几乎一夜之间,枫桥江枫源村段的河面,被一片密密匝匝的水葫芦覆盖了。

“水葫芦从哪里来的?是不是河道被污染了?”一大早,骆根土就接到了舆情员老宣的电话。

骆根土不敢怠慢,赶紧就到现场了。原来清澈的河面,眼下却水葫芦迅速蔓延,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骆根土说:“我作为村主任,环境污染也是我管的。在这一条河里面,我不光是一个村长,还是一个河长。”

骆根土掏出手机,对着整个水面拍照,又凑近了,对着水葫芦拍照。他在手机上点了点,发到了“枫桥一张网”的微信平台。

枫桥镇综治办副主任王岳峰看到了骆根土发过来的照片,当时感觉可能是跟环境污染有关,就把这个信息通过微信平台,发给了环保所的所长,因为他是这段河的环境污染监管员、网格员。

环保所的所长看到之后,直接就到现场。以他的专业知识判断,水葫芦可能是上游漂下来的,这个地方因为河流相对平缓,水葫芦就集聚在一起了,这个滋生会比较快。他当场写了意见,就把这个信息重新返回微信平台。

通过微信平台,这条信息到了枫桥镇分管河道的副镇长。他看到之后就马上批示,提出明确的方案如何做,然后就组织力量,镇里面的力量,村里面的力量,去清理水葫芦。

有的戴着斗笠,有的戴着遮阳帽,许多的人,下到齐腰深的河里,打捞连片的水葫芦。

当天下午,开始清理集聚的一千多平方米水葫芦。到傍晚,水葫芦已经基本清理干净,往后还将采取围拦措施,防止水葫芦泛滥成灾,影响水质和河道景观。

从骆根土用手机发微信照片,到水葫芦清理干净,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

这是因为诸暨市对“枫桥经验”中的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进行了升级换代,全市实施了社会治理“一张网”工程,借助了通讯技术手段,通过全民参与的决策方式,预防矛盾,解决问题。

微信平台是二〇一四年八月投入运行的,实时自动生成不同事件分类、各村工作态势等统计分析信息,为制定决策、加强社会治理提供了数据依据,将信息采集、领导批示、事件交办、监督考核等流程,浓缩在手机上操作。以前处理信息,需要工作人员拿着表格交办,表格一多,交办、催办、督办一系列流程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工作成效会打折扣。有了这个微信平台,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批示处理、承办回复,并且方便督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骆根土说:“以前村里有很多网,比如综治网、安全监管网、计划生育网、环境卫生网等等,一条线就要弄一个网格,可不管多少线,就是这么几个人。现在好了,全部放到了一张网里,办事情更方便了。”

骆根土说:“前段时间是农忙,大竺自然村里有些沟渠要清理,上午村民反映到村里,中午镇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到村里来了,下午就把方案定了下来。因为这些工作人员得听我的,我是网格长,而他们是网格员。”

再来看看那条曾经发生过“水葫芦事件”的河流。

枫桥江枫源段约三千米长,枫源村积极响应浙江省“五水共治”号召,开展治水护水行动,将党员责任岗移到了河段上,也就是将三千米长的河段,按九十米一段,分给六十五岁以下的二十九名党员,每周对责任河段开展巡查,维护检查。

如今,枫桥江水清岸绿,鸟飞云动。

村亭里,台门上,都有蕴含古意的楹联。

村主要道路两旁,村中心公园里,都立着宣传牌,内容多为通俗易懂、寓意深刻的古语、警句、谚语等。

一幢幢村民楼房的空白墙上,画着线条简洁、色彩淡雅的墙头画,配以古训、典故、名人名言等,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穿行于枫源村,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骆根土说:“这些年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有两样约定俗成的习惯丢不掉,一个是孝顺父母,尊重老人,和睦乡亲;一个是清洁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公德。”

村里建有老年活动中心,方便老人活动。推行“孝心”教育,通过评“孝敬公婆好媳妇”,为老年人过生日,为八十岁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过重阳节等活动,让尊老孝老的良好风气代代相传。

儿女是否孝顺父母,晚辈是否尊重长辈,是乡亲们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之一,更是体现在枫源村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中。

村里编印发放《儒家经典格言》、《公民道德与文明礼仪》、《二十四孝》连环画,设计文化伞、文化扇、文化杯、文化扑克、挂历及小礼物等生活用品,在上面印制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分发到每家每户,让村民闲时翻阅,接受文化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村里开设孔子夜校的规划,打算每月邀请有关专家到村讲课,主要向村民传播优秀儒家文化、枫桥历史文化、文明礼仪以及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家政服务等,力求通过通俗易懂的夜校教育,提升村民的素质。

村里还积极开展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努力倡导群众过好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计划今后在传统节日里开展包粽子、吃月饼、放荷花灯、登高比赛等;计划每年春节期间,举办农民文化节,进行文体表演、物资交流等活动。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了村民生活的实际内容。每个自然村都建有自己的文艺队伍,大悟有腰鼓队、演唱队,大竺有两支军乐队,每村还都有自己的篮球队,大家平时经常会聚在村中心公园,演上一回,赛上一场。

村里开展“富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和谐在农家”的“四在农家”活动。成立扶贫济困基金会,通过基金捐献、基金发放,培养村民爱心意识,使困难家庭享受到社会温暖、人间真情。

“小扫天天有,大扫三六九”。在村里的大道小巷,很难看到一片纸屑和一截烟头。枫源村和城里一样实行垃圾袋装化,上午八时多一点,就有人上门收垃圾了。村里有污水处理中心,有专职的保洁人员。

“文明从具体细节做起,新风尚从每一件事积累。”枫源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懂得了。

六十多岁的骆均光,是土生土长的枫源人,见证了“枫桥经验”的发展历程,也享受了“枫桥经验”带来的文明安乐。

骆均光笑着说:“农民没有别的大事,无非是土地和房子。现在村里大小事情都让我们参与,听我们的意见,造路造房子都要通过表决。如今村子里矛盾很少,大家有事都是互商互量,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村民关系很融洽。真好!这就是‘枫桥经验’!”

(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节选)

新闻推荐

推广“一医一患”,功夫还在诊室外

木须虫北京市新一轮医改,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同时,今年可以期待的一大亮点,是“一医一患”模式将持续推广。由于就诊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枫源村的源流(之四))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