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丰
与端午节至为密切的草木,我首推艾。它的发音,与“爱”相同,让人滋生温暖。
艾,又名艾蒿,茎和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芳香奇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民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之日,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挂艾草于门,或制作虎形贴上艾叶戴在妇女头上,这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风俗。《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农历五月初,正值艾生长旺期,功效最好,人们争相采艾,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
其次为菖蒲。这个多年水生的草本植物,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其药效也在端午时达到最强,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端午日人们将它削成蒲剑,扎成蒲龙挂在门户上,以驱鬼辟邪。《帝京岁时纪胜》载:“(端午)插蒲龙艾虎。”由此,端午也称菖蒲节。
此外,桃梗、蒜头也是端午的常客。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驱赶鬼祟。《清嘉录》卷五云:“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艾、菖蒲、蒜,均具杀菌作用,被称为“端午三友”。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所为,于是,端午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剑,以艾作鞭,以蒜头作锤,称为“三种武器”,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葛藤一草,古代传说中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其实,它是一种药,中医认为它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等疾病。端午当日,在湖南、浙江等地,当地人采葛藤悬挂于门。
端午在每年农历的五月五日,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被古人认为是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者害父、女者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些说法虽无科学根据,但却从战国盛行至汉。在古典中,王充的《论衡》、应劭的《风俗通》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多有记载。正因如此,人们才有种种以草木求平安、解灾异的风俗。
端午的名称有二十多种,其一为浴兰节,这就又与兰草这个草木扯上了关系。兰草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其叶铁线长青,其花幽香清远,发乎自然,被誉为“第一香”“国香”。它又可入药,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的行医经验里,就有“兰叶禀金水之气而似有火,人知其花香之贵,而不知其叶有药方,盖其叶能散久积陈郁之气甚有力”一说。端午正值仲夏,易发皮肤病,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可以预防和治疗皮肤病。对此,汉文帝时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研究上古社会的珍贵资料《大戴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文字这样表述:“午日以兰汤沐浴”。在诗人屈原的《九歌·云中君》里,也可见到如此的文字:“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小时候,我对端午节印象最深的是吃粽子,那会儿没有留心,用来包裹粽子的是荷叶。荷叶属自然野生植物,内含多芬类等抗氧化、抗衰老的植物化学物质,在粽子蒸煮过程中会渗入糯米,既会使粽子别具香味,又对人体的健康有促进作用。
栀子,也属于端午的草木。童年里,我生活的背景是秦岭牛头山下的庞光镇,我家租住的仝家大院很深,分前院后院,后院里长着两棵栀子树。在端午的雨水里,白白的栀子花淡黄隐约。端午节,我们这儿流行娘家人给出嫁的女儿送粽子,或者出嫁的女儿给娘家父母送粽子,叫“看忙罢”。之所以记得栀子的开花是在这个时候,是因为仝家出嫁的几个女儿提着粽子来看父母。仝家人客气,分几个粽子出来送给我们家。在栀子花下吃着甜甜的粽子,是再也爽快不过的记忆。吃完粽子,摘一枝栀子花插在花瓶里,闻着那花香入眠。成人后,读到李清照那首关于栀子的诗,对那句“玉堂凝露暗香怀”颇为赞赏。
酷夏将至,栀子花的暗影与幽香,是记忆中温馨的一页。
栀子花是映衬着人的精神的,而要享受口福,就是杏了。秦岭牛头山下有片杏林,在我们那儿的蔡家坡。中年以后,总是在端午前后的时候,我会去那儿买杏。很喜欢那种味儿,甜甜的,酸酸的,与身体的某种脉络相通。渐渐的,杏园的主人与我熟了,摘下一篮,让我尽饱吃。斜着身子躺在杏树遮挡的阴影下,边吃边看着挂满枝头的金黄杏子,此种惬意别人很难领略到。我当然不会空手回去。既然是好东西,家人和朋友是要分享的。
这是北方的情景,而在南方,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草木当属枇杷,被称为端午之果。枇杷在端午节成熟,橘黄的果子亦成束挂在树上,或圆形、或椭圆,或琵琶形,洋溢着喜悦的气息。
对一个民族的节日,枇杷奉献出它成熟的果子,这是它的不凡之处。
我意外发现,葡萄树是在端午日出穗的。十年前,我在院子栽了一棵葡萄树。第二年端午那天,它的枝上长出了米粒大的小花穗,宛若一颗心的形状。葡萄是我喜爱的水果,它的出穗总是令我牵肠挂肚。此后每年,我家院子的葡萄树像是与端午有着约定,一定会在那天出穗。后来,加入这个约定的还有我,端午一早起床,我就站在葡萄架下仰望它的花穗,内心溢满对端午的感恩。
有趣的是,端午一般都在芒种前后,而且每隔二十年左右,端午节和芒种节就会拥有同一个日子,因此民谚才有“端午芒种紧相连”的说辞。这就要说到一种关乎人类生活的植物:小麦。
在我身处的关中,端午前后的几天,小麦就开始搭镰收割了。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等待着新麦上场,晒干,碾碎,然后让女人们做出干面,加上油泼辣子,香喷喷地“咥”上几碗。
小麦是端午节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植物。它的面积太广大了,太熟悉了,以至于许多人提到端午的植物时会忘却了它。提到芒种,人们会想到小麦,而端午的大脑信息里却没有。
端午与草木,与生命的彼岸遥相对望,依依相惜。
童话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时隔17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再次回到中国,来到美丽的杭州。从三大污染防治攻坚...